“(杭州)‘堵城’(的帽子)都让给人家啦!”每天近8个小时在路上的杭州私家车主葛响亮将浙江三年治堵以来的成效看在眼里,“车子越来越多,交通却没恶化。”
随着多项卓有成效的举措的实施,葛响亮对未来出行很乐观,“未来(浙江)交通还是值得期待的。”
近年来,交通拥堵日渐成为不少大中城市的“不可承受之重”。浙江杭州就曾被冠以“堵城”之称,而根据最新中国十大最堵城市排行榜显示,杭州已经摘掉“堵城”之帽。
杭州的治堵,与浙江的五年“治堵战役”不可分割。该战役自2012年底打响,专门成立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领导小组,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用“横下一条心”、“杀出一条血路”形容治堵工作,回望治堵三年,浙江通过逾1200亿元投资,推出256项治堵创新举措,新改建城市道路,打通断头路,改造新增停车泊位,优化公共交通,使得人民群众出行满意度从2012年底的65.3%提升到2014年底的80.8%。
浙江治堵工作势如破竹,省会城市杭州的拥堵势头也被成功遏制。
“治与不治不一样,小治和大治不一样,早治和晚治不一样,我们可以想象,这几年如果不加大治堵力度,杭州市区拥堵情况不可想象。”浙江省治堵办副主任郑黎明如是形容杭州治堵工作。
治堵之公交先行篇:行有所乘 给力“治堵”
公交优先,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城市治堵的有效方式之一。
“公交优先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就曾点出治堵的关键:要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包括积极开展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加快建设地铁、轻轨等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切实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
2012年11月24日,浙江省首条地铁——杭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紧接着,杭州地铁二号线、四号线开通试运营,地铁线路初步“成网”。
3年后,杭州地铁1号线下沙延伸段正式开通试运营,根据建设计划,四号线一期南段、二号线西北段以及二号线二期将会陆续完工,杭州轨道交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
不仅是杭州,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去年开通试运营,成为该省第二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杭州、宁波轨道连续开通,在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已经成效初显,承担了大客流的运输。
不仅是地铁,杭州和宁波市被交通运输部列入第二批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浙江其他9个市积极开展创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
“治堵还需要过程,包括我们老百姓出行习惯。”郑黎明以香港等地的市民出行举例称,香港、新加坡道路的通行情况比浙江好,其中跟老百姓更多使用公共交通体系的出行理念有关,“香港公交分担率已经达到80%多了,杭州才37.3%,差距比较大,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来建设我们的公共交通体系。”
据悉,三年来浙江省新增公交车辆4728辆、新增公共自行车20万辆,全省平均公交分担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公共自行车从单一的杭州市发展到该省11个设区市和53个县(市、区)建立了公共自行车,达到28万辆。公共自行车的投放受到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治堵之现代立体大交通篇:向“地上”、“地下”要空间
有人说,治堵很多时候就像“太平洋里打鸡蛋”,投入再多,也抵不过盘子大。交通基础建设步伐往往跟不上小汽车增长量。
但治堵绝不是一道无解的题。三年来,浙江各地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交通治堵的“基石工作”来抓。
“杭州停车矛盾最大的就是老城区,这几年我们也在致力于老城区的停车场建设,利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去建停车场。”杭州市治堵办常务副主任陈茜表示。
在杭州某实验小学操场下,杭州就规划建设了一个公共停车场。绿城墅园工程部经理金东星介绍称,整个地下室1万平方,共建有地下车位280个,投资4000多万,即将投入使用,主要满足附近老小区如稻香园等停车需求。
不仅在杭州,浙江丽水也提前谋划地下空间开发布局,为将来发展留足空间。记者了解到,此前,丽水市已经规划布局11所中小学操场作为地下停车场,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改造,规划利用地下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以提供停车位2044个。
除了向地下要空间,浙江省还加快了快速路网建设,不断完善地上空间建设。
在杭州,一直以来,由北往南的车辆主要集中在上塘中河高架快速路“一纵”行驶,上塘中河高架不堪重负,市民出行时往往看到一片红灯排队上高架。而秋石四期的建成通车,有效地将车辆向秋石高架分流出去。“缓解很多。”葛响亮说。
过去三年,杭州持续大力推进快速路及主次干路建设,主城区规划“四纵五横”快速路网。目前主要建成的有德胜东路改造提升、德胜西落地、彩虹快速路滨江段、秋石三期四期、紫金港路、环城北路地下通道、文汇立交工程等。
随着今年年底机场快速路、明年初紫之隧道等项目建成,杭州一绕内快速路网规模将达到171.9公里。
治堵之“三限令”篇:适时出台 暂缓“堵情”
打车难、骑车难、乘公交难,开私家车更难……如何治愈“拥堵”这一顽疾,让很多城市的管理者伤透了脑筋。
“治堵不是为了治堵而治堵,城市交通治理也是国家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我们的治理水平,创造良好的城市交通运行环境,这个是反映出一个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治堵,也是解决民生的一个重大命题。”郑黎明说。
的确,在治堵上,浙江政府下了很多功夫。光在投资金额上,3年就超过了1200亿元。根据浙江省治堵办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2014年该省分别投入治堵资金407亿元和426.35亿元,今年1-10月完成投资404亿元,预计将再创新高,突破500亿元。
在杭州,经过交通严管,一些严管区的交通环境和通行效率明显提高。由于莫干山路的地铁施工,部分交通流量转至相邻的湖墅南路,导致拥堵升级。记者在杭州市湖墅南路看到,经过严管,湖墅南路的交通井然有序。杭州交警湖墅中队副中队长陆丙龙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措施,近段时间所有的查处数据比同期上升了30%,路口守法率大大提高。
此外,尤为社会关注的是杭州的“三限令”——限牌、限行、限外。
数据显示:限牌一年来(2014年3月26日—2015年3月23日),早高峰的拥堵指数为4.4,晚高峰的拥堵指数为4.6,较前1年早高峰的5.2,晚高峰的5.5,分别下降了15.4%和16.4%。
郑黎明表示,杭州虽然采取限牌措施,但小客车仍在刚性增长,杭州目前通行道路增长速度跟不上小客车增长速度,因此改善市区交通情况压力很大。
“三限令无非是一个延缓拥堵的手段,都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辅以别的手段。”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诗宗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系统、快速路网系统等的铺设,但还是要辅以限制性政策,因为人一旦形成驾车等交通习惯,就非常难以改变。
“限牌的效果肯定有,不然(堵车)更厉害了。”市民葛响亮也表示。
治堵之智慧交通篇:拥抱互联网+ 让出行更智慧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为传统交通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
“(我出行前)必须(用手机)看看哪里堵车,哪边红成一片(堵车严重)就绕行。”葛响亮点赞智慧交通所起到的作用。
今年4月1日,浙江省在科技治堵、打造智慧城市的道路上取得突破,各设区市实现城市交通运行指数同步发布。
除服务于政府部门决策管理外,各市还高度重视将信息化应用,杭州市发布“交通杭州”APP公众出行信息软件,宁波、金华、嘉兴等地实现了通过掌上平台“宁波通”、“金华行”、“禾行通”APP实时查询公交出行信息,服务公众出行。
在杭州市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就可以清晰看到杭州地区铁路列车时刻表、长途客运班车售检票统计信息、地铁客流量数据、水上巴士线路等交通方式的数据信息。
“杭州交通已实现了立体化,高铁、公交、以及各类道路都密集分布在杭州以及周边,这种数据平台可以提供各类道路信息、施工作业信息、重特大事故信息、城市道路拥堵信息以及公交地铁变更信息。”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吴伟强接受采访时表示,该信息中心为重大辅助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也为杭州治堵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不仅是杭州,在浙江瑞安,政府通过科技引领,构建瑞安市智能交通综合集成平台以及平台所属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等,基本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高峰时段早高峰缩短30分钟,晚高分缩短40分钟左右,平均行车速度明显提高。
“智慧交通可以惠及每个人。”王诗宗说,政府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更多的智慧用于交通的疏导。
长江南翼展新颜,统筹治堵结硕果。新年将至,5年治堵已经过半,浙江各地正在快马加鞭卯足劲、干上瘾。随着G20和亚运会的即将到来,市民对杭州未来的交通也充满了期待,葛响亮认为,尽管发展公共交通会面临阵痛,但是他相信政府的决策,“未来(浙江)交通还是值得期待的。”(完)
相关链接:
福建启动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 团购商品房安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