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任重道远,“后遗症”须防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公车改革减少和避免铺张浪费,管理服务更加透明,有效遏制奢靡之风。对作风建设是强心针,也是催化剂,能有效促进党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作风转变。而“伪车改”不仅极易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容易造成国家资产的巨大流失,危害不容小觑。
记者调查发现,那些迟迟没有推进的地方,不光是改革的态度问题,还包括既得利益者对可能减少利益而犹豫不决,存在慢作为、不作为的人和事。湖北省公车改革让千名厅官失去了“座驾”,部分厅官交车前依依不舍,表示“最后一天,还是要享受一下待遇”。有些厅官交完车的第二天很不适应,仍然想单位派车。福建省经信委监察室副主任熊宗材形象地称之为“官轿子没了,官架子还在”。
一些地方车改进度慢,雷声大、雨点小,甚至空有雷声不见雨点。而今年1月至8月,全国查处的5546起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问题,也说明公车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
专家表示,公车改革,不仅要管住公车,更重要的是管住公车背后的人,让公车真正姓“公”。因此,要确保公车改革在阳光下进行。政府机关对公车的使用、管理等信息应当通过正常渠道向全社会公开,车改决策应通过听证会等形式,鼓励民众广泛参与,集思广益。
“落实车改,监督要跟上,预防上面九级风浪,下面风平浪静。”福建省清流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郑龙华说,“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发挥好公车改革‘徙木立信’的作用。”他建议,对公务用车使用特殊的统一牌照,公务用车颜色、标识等明显区别于其他车辆,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网站或信箱等,让公权力受到群众的有效监督。
同时,要出台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阳奉阴违的“伪车改”持“零容忍”态度,对“伪车改”问题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核查处理一律从快、从严,并及时点名曝光,形成警示震慑,让心存侥幸者产生畏惧,不敢任性用权。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加大对一把手的问责力度,让主管领导不再对车改乱象视而不见。
此外,公车改革不能局限于改在当下,更要杜绝车改“后遗症”。这就要求,一方面应尽早制定规范的公车管理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要完善行政效能考评,避免出现电话遥控代替实地走访、上报材料代替检查调研等懒政怠政行为。
相关链接:
详解公车改革进展:中央企事业单位方案年内公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