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四面八方的游客汇聚鹿城,三亚凤凰路的车辆明显增多。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进入三亚的道路两旁正在“美化”,一排排具有热带特色的棕榈树,矗立两旁迎接宾客。此外,被破坏的山体绿了,被污染的三亚河水也逐渐清了。这是三亚开展“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一个缩影。
“三亚开展‘双修’不是‘拍脑袋’的做法,而是经过专家充分论证的。”三亚市政府负责人表示。
今年,被称为“史上最豪华”专家团队驻扎三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50多位包括水务、交通、风景、照明等方面的顶级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对三亚全市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提出“双修”方案。
五十多位专家三亚驻场工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亚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度假城市,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生态环境保护亟需强化,城市形态风貌失控,旅游城市特殊性导致的配套困难等。
中规院总规划师张兵认为,三亚的“双修”工作就是中国城市转型的一次探索。
“三亚的问题是城市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在其高端目标定位下所凸显的问题,应在发展中创造性地应对和解决。”张兵说,对三亚“双修”的规划,也正在发生着转变。“由量向质的转变:城市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城市设计的方法:由粗放型的二维管理走向精细化的三维管治。”
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三亚城市“双修”重点内容也被梳理出来。生态修复主要突出海岸线修复、河岸线修复、山体修复“3个重点”,争取5年内完成;城市修补主要打好广告牌匾整治、城市绿化改造、违法建筑拆除、城市色彩协调、城市亮化规划、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6个战役”,争取两年内完成前5个战役,10年内完成城市天际线和街道立面改造,让三亚的城市面貌彻底改观。
为更好地指导三亚开展“双修”工作,中规院专家工作组已经驻场工作,共6个专业部门50余人先后在三亚现场工作。工作组先后与规划局、住建局、吉阳区等相关部门、区对接协调50余次。
同时,工作组已在现场参与项目审查会、指导协调会10余次,先后有各专业人员12人参与。结合各部门对接协调及工作交流,初步商定专项规划工作及实施性项目6+11项。
九个专项规划紧锣密鼓开展
“6月底,初步形成规划框架。统筹各实施性项目工作,开始对部分专项工作进行协调指导。”中规院规划设计所主任工程师范嗣斌说。
针对问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了初步方案。山的修复,根据基质及被破坏程度不同,采取不同修复方式。河的修复,将清除淤塞、贯通水系,有条件的还将建设湿地公园。推进海岸修复时,加强自然生态景观保护,减少人工干扰。
城市修补方面,城市绿化景观近期打造串联“山-河-城”的三亚河上游“绿色项链”,绿道贯穿其间。城市建筑色彩总体以白色和浅暖为主色调,度假区可用木色为主色调,高层建筑禁止使用深色主色调。交通修补坚持提高密度,完善道路网络,加密路网特别是支路网系统,形成微循环;打通胜利路、龙岭路等断头路。
涉及交通、水系、城市综合环境、生态保护等9个专项规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这9个规划分别为《三亚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及中心城区路网控制规划》《三亚市中心城区水系综合规划》《三亚解放一路综合环境建设规划》《三亚市城市色彩专项规划》《三亚市广告牌匾整治专项规划》《三亚市城市夜景照明专项规划》等。
今年,重点组织编制规划6项,包括“三亚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三亚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三亚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等3项总体规划,以及两项生态修复类专项规划、一项城市修补类专项规划。
加快进度 规划与建设同行
5月21日,三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初步方案形成;6月,三亚市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和海绵城市项目完成了实地踏勘、调研和基础资料收集,今年9月基本完成规划方案,12月开始建设。
“以前我们讲规划先行,这次我们要建设与规划同行,实行规划、设计、实施等同步推进,让设计专家在现场指导建设。”范嗣斌说,争取在旅游旺季来临时让游客感受到三亚的变化。
目前,三亚市已经委托中规院开展编制“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是强调可持续生态理念。”范嗣斌介绍,将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系统工程的建设,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增强地区自然生态调节能力。“综合管廊则主要是将分散的地下管线有效地集中,避免频繁开挖城市路面。”
海绵城市项目将根据规划,结合大东海广场升级改造工程、鹿回头广场升级改造工程、金鸡岭桥头公园、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及改造工程、临春岭城市果园、红树林生态公园、新建市政道路等项目逐步开展建设工作。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于2016年-2018年分3年逐步建设完成。
相关链接:
20省公布十三五规划 海南等11省提申建自贸试验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