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古语云:农为邦本,农业安则天下安。作为泱泱大国的领导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今年以来,关于破解中国的三农问题,哪些人最让总书记牵挂?哪些新问题进入了总书记的视野?总书记有哪些新论述?新华网“讲习所”推出《那村·那田·那人:今年总书记的“三农”心事有哪些》对此一一进行梳理。
——老乡生活过得好不好——
截至去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我国提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从目前算起,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时间很紧、任务很重。老乡过得好不好,生活还有哪些困难,如何脱贫致富,这些问题时时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2013年5月21日,四川芦山地震灾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芦山县体育馆安置点一帐篷内亲抚一个小孩。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这个村过去是贫困村,近年来村里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旅一体化,村民生活有了显著变化。“家里种什么?”“土地经营情况怎么样?”“农家乐搞得怎么样?”习近平走进村民王治强经营的农家乐,房前屋后看得十分仔细。总书记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历史使命,时代重托,事关我国几千万贫困人口福祉。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任何时候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是农业大国,解决好“三农”问题历来是治国之重任。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考察时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必须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减弱、推进农村全面小康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新的竞争力在哪——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然而,在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业现代化还是四化同步的短板。面对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农产品成本“地板”抬升、农业生产和价格补贴逼近“黄线”、资源环境亮起“红灯”的现实,农业新的竞争力在哪里?现代农业怎么发展?这是总书记今年着重考虑的问题。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在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稻田同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不能让主产区越种粮越穷】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先。粮食安全,让身处中南海的总书记时刻记挂在心头。他经常在百忙之中,深入田间地头,察粮情,看农势。2015年7月16日,在秋粮生长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他沿着田埂步入稻田,察看水稻长势,同正在进行田间管理的村民和农技人员交流,叮嘱他们细化增产技术措施,争取秋粮丰收。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农业必须形成新的竞争力】我国粮食产量尽管实现了“十二连增”,但成本不断提升,带来产量增加、库存增加、进口增加“三量齐增”的复杂现象,农业生产亟需提升自身竞争力,对这一点,总书记十分清楚。在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实现眼前的粮食产量稳定,又要形成新的竞争力,注重可持续性,增强政策精准性。 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再次提出要求。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乡村能否留得住乡愁——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山水田园,是乡亲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从乡村走出来、在城市追梦人的港湾,也是城市居民放松身心的乐园。要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让百姓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对于乡村环境,总书记格外关心。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仔细察看洱海边的生态保护湿地。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古生村位于洱海边,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已有1000多年历史。总书记步行穿过村中街巷,同当地干部边走边聊,向他们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护情况。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
【“厕所革命”不是小事】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延边州光东村了解到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他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耕地资源安不安全——
耕地,与水、粮食、能源一起,并列为一个国家四大战略资源。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成绩的同时,地力下降的问题怎么办?能否像有些国家一样休耕养地?如何又能确保需要的时候能及时产得出粮食?这些问题,总书记很关心。
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在四川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的农田同正在播种玉米的村民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探索耕地轮作休耕】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安全,兹事体大。2015年11月3日,在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总书记强调,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国家可以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开展这项试点,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同时,要加快推动农业走出去,增加国内农产品供给。
【严禁以改革之名行占耕地之实】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出现的补充数量不到位、补充质量不到位问题,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要把好关,不能让一些人以改革之名行占用耕地之实。总书记强调,在土地流转实践中,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特别要防止一些工商资本到农村介入土地流转后搞非农建设、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等问题。
——如何通过改革打破城乡藩篱——
如何让留守儿童早日和父母团聚,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进城农民工在城市里有温暖的家,如何通过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些都是总书记牵挂的问题。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个大命题,在这一命题背后,“公平”、“共享”的关键词承载了亿万农村群众的“中国梦”。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这是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到困难群众唐荣斌家看望。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破解二元结构要有重大突破】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逐步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可创业,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