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了依法治藏的重要性。依法治藏是西藏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依法治藏的重要内容之一即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律权威,强化法律意识,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使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让尊法守法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让法治成为发展之道,凝聚物质和精神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一、法制宣传教育新形势
总体来看,作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和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西藏的地位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和“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西藏工作重要原则。法治是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要让法治之光普照,构建一个有序又凝聚力量全力谱写中国梦的西藏高原,必须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西藏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取得显著成绩。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得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不断深入人心。 “法律七进”、依法治理和各种法治创建活动有力推进,基本形成全面学法、深入普法、统筹兼顾、灵活多变、以用促学、创新方式、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公民法律意识、法律素质不断增强,全区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保障改善民生、推进依法治藏基本方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西藏的法制宣传教育依然面临着投入及效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和社会发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不平衡,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亟须加强的现实。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变革,处于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的西藏,迫切需要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粉碎各类分裂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因此,肩负神圣使命的法制宣传教育事业面临着严峻形势。
群众新期待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新挑战。群众对法律知识的新需求、新期待,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满足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新需求、新期待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同时,人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日益增强,从遵守法律到尊法守法,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高。群众需要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依法参与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应对挑战,适应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加大普法力度,立足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互联网时代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新挑战。当前,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法制宣传教育从内容和方式上都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在内容上要求法制宣传教育拓展到互联网领域,要宣传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条例,通过宣传教育,帮助民众远离网络违法犯罪,自觉抵制分裂势力在互联网上的反宣渗透,让法治之光照耀互联网领域。另一方面,在方式上要求法制宣传教育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方式,立足法制宣传教育的受众特征,以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法治之光在线上线下助益群众生产生活。
农牧民成为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新挑战。依法治藏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法制宣传教育。由于特殊的区情,尤其是74%以上的人口是农牧民,聚居度、城镇化水平低,且多是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信息来源单一,因而农牧区成为各种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反宣渗透的地区。农牧区群众迫切需要学法、懂法,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尊法守法,自觉抵制、远离各种违法犯罪。因此,立足现实、谋划长远,要加强农牧区信息化进程,把对农牧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重点,尤其注重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法制宣传教育新任务
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考虑特殊区情和存在主要矛盾与特殊矛盾的事实,面对飞速发展的现实,基于新形势下的新挑战,西藏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担当新任务。
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法治理念在社会上全面、持续践行。弘扬法治精神,培养公民的法律信念和法律思维,在全社会树立法律的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来。
培育尊法尚德的社会文化氛围。法制宣传教育要培育尊法尚德的社会文化氛围,引领时代和社会风尚。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依法治藏和以德治藏相结合,生动阐释法理与道德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和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让立足道德基础的法律在友善生活中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让法律在对人们行为规训强化中引领道德风尚。
培育尊法守法的高素养建设者。法制宣传教育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育具有法律素质、法制素养的公民,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法律意识,让法治观念入心入脑,最终形成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主体作用。
三、法制宣传教育新策略
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和保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部分,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力量的重要举措。
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是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其中的依法治藏,就是要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各部分相辅相成,依法治藏是其他方面得以有序进行的基础和法理保障;依法治藏与其他方面具有演绎的关系,只有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实现富民兴藏,才能保证长期建藏的思想得到落实,才能凝聚人心,基础才能夯实,反过来又促进依法治藏的进一步落实。同时,原则中的各个方面,必须由依法治藏保障公平正义的社会基础,长期建藏、建设怎样的西藏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才能凝聚人心抓建设,才能夯实基础。
依法治藏为西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方向。法制宣传教育要顺应形势,围绕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实施与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匹配的新策略。
抓好科学研究,做好顶层设计。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因此,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一是法制宣传教育要以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依法治藏的新形势、群众新期待为出发点。二是以深入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在促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内在发展规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为立足点。三是深入研究推进重点对象、法治创建等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为着力点,为法制宣传教育提供理论支撑,确保科学有效。
完善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法制宣传要面向所有公民,做的是历史性的工作,由人来落实,又是基础性、利长远的工作。因此,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的体制机制,为法制宣传教育提供长期的、有力的制度保障十分必要。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立足区情及普法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在总结以往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推动工作,促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各部门协调,提倡由执法部门面向受众,进行相关专业法的宣传教育。根据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和普法规划新要求,分别制定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牧民学法用法指导意见,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是抓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发挥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普法讲师团的核心作用,发挥好以基层党员和法制新闻工作者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法制宣传教育骨干作用,利用好法制宣传志愿者和热心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大群众的基础作用。三是抓考核评估,强化责任意识。研究制定“法律七进”活动考评体系,以加强对活动的考核和评估,推进活动不断深化。进一步健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考评制度,完善和研究制定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考评标准。研究制定普法规划督导和检查验收考核评估办法,使普法工作考核更加量化、更有可操作性、更加科学。
创新工作手段,做好阵地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直接面向人们的生产生活,应对的是变化着的实际。因此,必须创新工作手段,通过丰富形式、丰富渠道、丰富载体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要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制宣传教育中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进一步让法治文化在生活中孕育壮大。一是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作用,巩固既有法制宣传阵地。当前传统媒体虽受到以互联网及基于互联网衍生的新媒体的冲击,但其传播力依然不容小觑。要在投放内容和展现方式上创新,内容要贴近民众关切,形式要适应受众心理特征。二是利用好新媒体,适应信息传播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为主的新媒体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新媒体传播的显著特征是社交型复合式分享传播(如朋友圈),一方面使传播格局更加复杂,另一方面也使圈层内的信息流通加速且更容易接收。法制宣传教育要主动利用新媒体,一方面促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新媒体使用的法治化。三是阵地化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宣传教育要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既要接地气还要有权威性、规范性。构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十分重要。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法律七进”的方法和途径,立足各级、各地和各部门,本地区、本行业和本部门的特点,依托城市、村镇公共空间,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特征建立阵地,促进法制宣传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阵地化。
相关链接:
全国法制宣传日海口美兰普及法律知识 增强禁毒意识·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