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传华
海口违法建筑大多分布在城中村,在形成原因上具有复杂性和利益主体多元性,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因规章制度不健全给了违建者“可乘之机”,也有的是民众自身居住需求,还有的是商业利益驱使。为此,海口采取科学合理的分类处置方式,推动“打违”工作的有效展开,减少执法成本,促进城市管理有序健康发展。
分类处置认定工作基本完成
与金垦路交界的金牛路两侧,耸起两处具有骑楼风格的建筑。过去,这里因历史原因,个别村民无序出租集体土地,承租者无序违规建起汽修厂、小饭店、私宰点等,建筑材料、垃圾乱堆乱倒,周边环境脏乱差,与新建的金牛北路极不相称。为此,市区两级将其列为违建分类处置拆后土地利用的试点项目之一,目前已打造成为全市典范。
海口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3年9月份以来,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压打违,违建的嚣张“气焰”得到了有效遏制。趁着这高昂的势头,海口市政府再次吹响全市整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行动的“号角”,通过分类处置来逐步实现违法建筑“零”增长。
2014年初,海口在四个区分别选取一个村庄,开展分类处置的试点,对试点村庄的2012栋建筑物全部进行登记分类并公示。试点坚持“依法行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出台了《海口市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办法》,对以获取补偿和非法牟利为目的而建设的违法建筑坚决予以拆除;对村民满足居住需要和为保障生活来源且符合一户一宅原则的建筑予以暂缓拆除。试点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在分类处置过程中,我市一方面积极组织编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合理划定住宅建设区域,引导村民合理建房;另一方面鼓励采取政府主导规划、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村民出地入股的模式,合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促进村民增收。
目前,全市的分类处置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认定工作基本完成。
“群上村经验”全市推广
说到全市的分类处置工作,不能不提美兰区白龙街道群上村。群上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属于白龙街道美舍居委会,全村面积250亩。目前农业户籍人口约427人,外出人员231人,整个村居住人口约一万人。群上村的违建分类处置工作在2013年底便开始了。
“分类处置工作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顺利,特别是初期村民们甚至都有抵触心理。”白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工作组下发了一个名为《违法建筑分类处置审批表》的表格需要村民配合填写,村民一见“违法”两个字便迟疑,谁都不敢先填这个表格。这时村里干部站出来,率先填写,并对村民耐心进行思想开导。为了将分类处置的政策让每家每户都知晓,提高村民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工作人员利用中午、晚上和双休日村民在家吃饭、休息的时间,进村入户进行宣传,使得分类处置深入人心,夯实了群众基础。而“危房重建”和“空置宅基地建房”这两项方案的出现,灵活地解决了危房住人的问题。不少村民享受到了“空置宅基地建房”的政策支持,解决了有地没房的尴尬境地。
经过历时1年的扎实工作,群上村的分类处置于2014年9月完满完成。违建分类处置试点工作完成后,美兰区迅速将试点工作经验向全区推广,使得美兰区的分类处置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2015年11月27日,我市在美兰区白龙街道群上村召开违法建筑分类处置现场会,“群上村经验”自此在全市全面推广。
最大程度维护困难群体权益
“前两年家里的房子变成了危房,但由于没有合法手续无法新建,只好在外面租房住了两年。”群上村村民老陈高兴地说,“是分类处置帮了我,现在新房盖起来了!”
“多谢分类处置,我们是直接受益者!”龙华区山高村村民老陈高兴地说,他们一家7口人原来挤在4间小瓦房里,因无法报建盖不了新房,儿子有对象好几年都结不了婚。在市政市容部门对山高村的违法建筑进行分类处置后,考虑到老陈家未解决的住房刚性需求,批准了他提出的危房改造申请,如今新房已建成,儿子结婚有望。
海口市市政市容委主任冯鸿浩总结说,海口在开展违法建筑整治中始终保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对社会有极大负面影响的、为牟取巨大私利的违建,坚决实行高压状态的打压。而对于民众合理诉求下催生出的违建,政府则釆取柔性执法进行处置,做到“拆违”不拆民心,而分类处置正是源于这个原则应运而生的。分类处置真正做到了“拆违”不拆民心,最大程度上维护了“拆违”中困难群体的权益,更从实质上化解了民众的抵触情绪,让老百姓获得实惠,从而支持与配合这项工作,为顺利推进“打违”工作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海口网1月4日讯)
相关链接:
打击违建全力助推"双创" 分类处置"拆违"不拆民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