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月7日消息(记者史瑞丽 通讯员吴清洲)“您看,这兔舍,是政府两年前帮我们修建的。还送来了母兔和种兔,现在已繁殖200多只了。”琼山区龙塘镇多贤村的“养兔专业户”柯运柱说,如今,家里生活早已脱贫。多贤村是海口市琼山区较偏远贫困的村庄之一,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27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经过帮扶,201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达4112元,实现了脱贫。这是海口扶贫的一个缩影。
琼山区共有76个扶贫村,通过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多部门联动对口扶贫,目前这些村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全部达到或者超过省、市规定的脱贫标准。全区共减少贫困人口903户3666人,占省、市下达任务的115%。
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上下齐发力
1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多贤村,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房屋,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花开正艳的三角梅,文化广场上有村民热情地打招呼。昔日“穷、脏、乱”的多贤村如今已经变成了“净、整、美”的文明生态村庄。
从76个扶贫村的帮扶单位表上可以看到,全区每个扶贫自然村都有专门的帮扶单位,有的扶贫自然村领导干部亲自负责。“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包干联系制度,从上到下,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合力,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区人大主任陈国强说。
群众主动参与帮扶工作
美楠村是革命老村庄,地处琼山区旧州镇东南方5公里处,属羊山地区。2013年底,美楠村总户30户,人口150人,贫困人口35人。主要产业以种植龙眼、橡胶为主。
“扶贫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案,更需要老百姓的支持。” 琼山区扶贫办主任王式福认为帮扶工作离不开群众,帮扶工作要依靠群众。
据了解,龙塘镇有11个扶贫村,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给力扶贫:拆除围墙16条、平整巷道27条村道5条、硬化村道11条巷道30条、建文化室2间休闲点5个球场4个,每一处都有当地百姓的身影,每一份力都是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
产业扶贫将“输血”转向“造血”
产业帮扶是琼山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的帮扶思路。
“发展产业,能为村民增加收入提供平台。”王式福认为,这是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为扶持琼山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琼山区因地制宜,每个镇、村都发展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如云龙镇依托美兰国际机场和云龙产业园区,打造了以红色旅游、欧陆风情小镇为特点的旅游业;龙塘镇发挥手工艺传统,将制陶、雕刻、服装加工为发展产业等。
目前,琼山区基本实现“一村或数村一品”、“一镇或数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批龙头企业先后到贫困村建立生存基地,76个贫困村因此摘掉了“穷帽子”。
相关链接:
海口美梅村:国家级贫困村精准脱贫 2015年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