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正式通车。伴随着这世界上第一条环岛高铁的建成,海南“十二五”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5年前,海南开始了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二五”征程。时光匆匆,5年一瞬,焚膏继晷白加黑,夙兴夜寐上与下,在汗水和心血的浇灌下,在实干与担当的作为中,一件件成就不断丰满着海南奋勇向前的羽翼——
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省域“多规合一”改革逐步推进、“四方五港”建设布局基本形成、离岛免税等政策效应逐步放大、电网主网架基本建成,三亚凤凰机场改扩建、博鳌机场建设、“田字形”高速公路中线建设、铺前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开工……
如同环岛高铁一样,一系列璀璨的项目建设,一件件耀眼的改革事项,大干快上,稳步推进,充实了民生密度,增加了发展厚度,体现了行稳致远的海南速度,彰显了拼搏奋进的海南担当,为“十三五”开局集聚了喷薄向上的强大发展动力。
5年,只是历史的匆匆一瞬,但过去短暂的5年,却为海南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5年,将成为海南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下,在省委六届九次全会关于“十三五”蓝图的清晰规划中,一段关于奋进与梦想的旅程,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
风云际会中,海南击楫中流,激流勇进,一往无前。
激荡五年海南担当
历史大势,总是后来者看得比当时人清晰。我们回过头审看海南“十二五”时期就会发现,这段时期正是解决海南发展崛起之路的关键时期。
就全国背景而言,“十五”、“十一五”都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在高速发展背后,也出现了环境、社会等方面的短板,发展当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关系重大,涉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而如何解决,则需要国家在“十二五”时期作出回答。
国家大势如此,海南发展也需要作出调整。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既为海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宏观环境,也增加了竞争的压力。就海南本身而言,也面临着许多困难、问题,如产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优、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体制机制不活、开放水平不高等,大大制约了海南的全面平衡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海南面临的发展形势很严峻。再者,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海南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困难与挑战并存,海南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是“十二五”时期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面对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海南经过慎重考虑、科学选择,终于有了自己的答案。
在2010年12月召开的省委五届九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把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贯穿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全过程,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优化经济结构力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大幅度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把海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的目标。
这一发展目标,到了2012年召开的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上,又有了新的变化。根据新的形势变化,省第六次党代会认为,海南已经进入了更有条件、更加自觉地实现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所以海南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建设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这个新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海南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实现绿色崛起、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征程。
就在海南贯彻实践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对海南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他强调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海南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
海南的“十二五”,就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中,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不断开展工作,扎实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使过去5年成为海南变化更加明显、发展更加科学、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五年——
这5年,戮力发展的海南愈加步伐铿锵。
5年里,海南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79%、135%和155%。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以海南生态园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2.7:23.7:53.6。
5年里,海南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相关产业的发展;着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产业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展思路,促进了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的集约高效发展;坚持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狠抓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球唯一的环岛高铁通车、电网主网架基本建成、“田字形”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推进、博鳌机场施工建设、红岭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大大加快……一大批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推动了海南基础设施大发展、大提升、大完善。在转型升级的紧密鼓点下,海南在跨越发展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这5年,改革开放的海南愈加活力焕发。
5年里,海南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成为全国试点,其在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壁垒、促进省内区域协调发展上的统筹效应日渐显现。海南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简政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着力推进新一轮农垦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股权多元化为主线,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再次激活海南农垦发展活力;加大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成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和主审法官、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完善司法监督,进一步确保了司法的公平正义。
5年里,海南立足国际旅游岛和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推动了购物退免税、26国入境免签证、游艇产业管理等国家赋予海南的一批重大政策的落地实施,使海南获得了开放发展的新优势。同时,海南依托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等平台,全力打造中国公共外交基地,积极推动对外交流,使“最美国事”成为海南一张闪亮名片。另外,面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省战略等重大战略机遇,海南主动出击,积极融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助推本土企业布局海外,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这5年,生态立省的海南愈加绿意盎然。
5年里,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绿化宝岛大行动”实现造林面积150多万亩,有效提高了森林覆盖率;通过立法保护,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得到精心修复;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美丽海岸带;进一步修订了保护林地、土地、海域水源等法规,使生态保护更加有法可依……
5年里,海南进一步理顺了生态环境的管理机制,如在全国率先实行森林公安垂直管理体制;取消中部山区生态核心区GDP考核;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成一批特色风情小镇和文明生态村……一系列举措确保了海南生态环境持续保持全国一流。
这5年,民生为本的海南愈加幸福温暖。
5年里,海南百姓共享到更多发展成果。预计2015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73%、96%。省级财政对民生投入保持在总支出的70%以上,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5年里,海南民生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医保养保低保均比国家要求提前实现全覆盖,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教育事业更加兴旺,优质教育资源明显增加,教育扶贫移民工程有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更加健全,教师工资与同级公务员拉平。此外,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这5年,蓬勃崛起的海南愈加风清气正。
5年里,我省以作风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持续整治“庸懒散奢贪”,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呈现政通人和的全新景象。
5年里,海南先后涌现出感天动地激励人心的抗灾精神、乐东精神、海南高铁精神,涌现出许许多多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典型,精神文明建设又上台阶,社会更加和谐。
回首过去5年,虽然艰难险阻颇多,风云变幻莫测,“威马逊”、“海鸥”等严重自然灾害多次侵袭,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然而,诸多困难挑战非但没能让海南发展停滞不前,反而把海南锻炼得更加坚强和睿智。经济社会发展逆势而上,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是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以转型升级为发展突破口,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结果。
回望一路艰辛跋涉,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在“十二五”特殊时间段里,我们一同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实现的历史性跨越。2011-2015,在多姿多彩的中国画卷里,海南书写了跨越发展的美丽篇章。
昂头奋进决胜小康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着攀登的高度。“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各种优势潜能充分释放的关键时期。站在“十二五”的辉煌起点上,我们有信心更好地擘画“十三五”的美好未来。
把准时代脉搏才能引领发展航程。当前,国内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经济发展“三期叠加”效应更加明显,原有低成本要素优势正逐渐减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经济运行潜在风险逐渐增多。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相对滞后。可喜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我们仍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作为欠发达省份,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短板,如,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王牌不王”、“特色不特”等问题仍很突出;区域、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对外开放力度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短板,使得海南稳中求进困难重重。然而,我们既要看到破瓶颈、补短板、防风险任务的艰巨,也要看到日渐形成的发展新优势。近年来,海南重点领域的改革正不断取得成效,经济社会发展亮点不断呈现,各种利好逐渐显现,“互联网+”等新的经济形态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有利发展的各种因素正在不断集聚。再加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海洋强国战略、加快三沙建设等战略为海南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关键时期的抉择,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走向。面对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坚持以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揽,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奋斗目标,认真对接国家“十三五”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有效衔接省委六届九次全会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战略机遇,加快形成引领旅游特区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补齐发展短板,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确保海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进“十三五”,决胜小康梦,必须找准方向、明确目标。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是全面提升国际旅游岛建设水平的五年,我们要在总目标的引领之下,不断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民生保障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社会治理管理能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各方面建设稳步提高,力争小康梦的尽早实现。
奋进“十三五”,决胜小康梦,必须以新理念引领转型发展。我们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海南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推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落实创新发展,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同步、陆海统筹等,努力形成各要素相得益彰、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立省战略,把海南建设成为绿意盎然、人人向往的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推动开放发展,抢抓“一带一路”、海洋强省等战略机遇,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狠促发展,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格局;促进共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不断优化政策设计,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海南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奋进“十三五”,决胜小康梦,必须狠抓改革开放,未来五年,海南仍需加足马力,让改革和开放两驾“马车”并驾齐驱,不断释放机制体制的活力。我们要着重深入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将全省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消除行政壁垒和发展障碍,统筹优化各类空间和发展要素,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要持续推进新一轮农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司法制度改革、农村改革等,以重点领域的改革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扫除各领域发展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开花。同时,要借助现有优势,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建设好“最美国事”活动基地,积极扩大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以及环南海区域国家和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奋进“十三五”,决胜小康梦,必须突出重点,挖掘自身优势,补齐补长发展短板。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需要着力发挥特色产业、重点产业的带动作用,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前谋划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首的12个产业,从根本上破解“王牌不王”、“特色不特”等问题和短板,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新引擎。尤其要下大力气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做优做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扶贫攻坚的深入开展,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创新扶贫路径、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基础教育等方式,精准帮扶,实现47.4万贫困人口的持久脱贫。
鼓声激荡,号角声催。激越千年的梦想已经清晰可触,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离小康之梦如此之近,肩头的担子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之重。未来5年,虽短暂,却是建功立业的绝好时机,却是千百万海南人民的心头之重。在改革破冰的雄关漫道上,在重点攻坚的疾风骤雨中,尤其需要直面挑战的壮志豪情,尤其需要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心,要使每一个鼓点都必须精准到位,每一个步伐都必须铿锵有力。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奋发有为、全力而为,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浩荡征程上奋马扬鞭,在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发展道路上一往无前,在努力拼搏、激情奋进的干事氛围中奋勇争先!集众智,汇群力,在新起点上再出发的海南,必定振翼高飞、鹏程万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