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
自我教养与文明抱负
1月7日、9日,贾冬阳博士分别为海口一中高中部和海师附中“初高中一体化实验班”的同学们做了题为“为学与交友——《论语·学而》要义发微”的讲座。
贾冬阳首先从“童子雕琢”和“中华文明的现代性处境”一小一大两个角度切入,让同学们意识到,自觉研读古传经典,绝非发好古之幽情,而是既关乎一个人的自我教养,又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未来。贾老师强调,在文化生命刚刚发端时,要“学慎始习”、志存高远,不要把人生目标仅仅设定在高级白领或现实利益上。那么,什么样的经典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习性并心存文明抱负呢?
贾冬阳举例解释道,一本书好与不好,关键看这本书值得读几遍。有些书,翻了两页就想卖废纸;还有一些书,第一遍读感觉还可以,但放下以后,就再也不想拿起来。也就是说,有些书不耐读。而比如《论语》这样的书,常翻常新,犹如一条无岸无底的河流,游一辈子都可以。正如北宋大思想家程颐晚年时候说,他十七八岁的时候《论语》的文意就都清楚了,但晚年读来仍觉意味深长。“意味深长这四个字,可谓是知味之言。”贾冬阳说,这样一个大思想家,到了晚年还能不断从《论语》中得到滋养,可见这样的书丰富性是无穷尽的。
因此,贾冬阳也建议,青少年学子要雕琢自己的性情,应该从高贵的经典作品入手,并学会清理自己的思想资源,要知道有的书是根、有的书是干、有的书则是枝叶,有的则是杂草和蛀虫,把你的脑子都蛀空了。“只有从根本性的、开端性的经典入手,才能获得伸展的能力,然后再扩展到其他种种风格的枝叶。如果只读那些未经岁月淘洗的流行作品而没碰过根基性的经典,那我们的学习与阅读必然是无根的。而我们的生命里只有有了像《论语》这样一些经典的书,才不会像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所以说,用经典来立根,读久了,我们的生命和头脑才会越来越丰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