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这是习总书记对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承诺,也是对各级干部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精准利用扶贫资金,这是一门大学问。贵州省江口县创新的一套办法值得很多贫困地区借鉴。
“精准”——交通扶贫
图为村民陈港 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摄
“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一行人来到了贵州省江口县。
梵净山如意大道项目,2013年11月28日开工,2015年9月28日建成通车,总投资11400万元。“该路的建成对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沿线5个村,共有贫困户318户580人,利用该路修通后的交通区位优势,沿线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了37户138人脱贫。”贵州省江口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候云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
村民陈港一家人因此而脱贫致富。“他家的房子是用臭豆腐堆起来的!”旁边的村民说道。“臭豆腐之家”是陈港开的小店。“没修路之前,我们生活很困难,每年也就两万左右收入。”陈港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现在每年能达到15万左右。旅游旺季的时候,一天能接待50多桌人。
“精准”——金融扶贫
图为江口县副县长杨毅为记者一行介绍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 年巍/摄
几年前,江口县太平镇寨沙侗寨还是一个国家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一千元,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
“几年来,江口县争取到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部门多家联手。自2012年以来,依托‘四台一会’的小额贷款机制,建立了‘群众贷款、政府担保、银行放贷、政府贴息’的全能扶贫模式。”江口县副县长杨毅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道。
杨毅表示,通过金融扶贫,加快了由原来“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率先完成了“脱贫摘帽”的工作。2015年全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8万元。
“精准”——旅游扶贫
图为江口县旅游景点踩歌堂 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摄
“江口县作为旅游大县,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是一条可行之路。其中,‘政府+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已成为典范。”江口县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说道,目前全寨76户人家全部实现脱贫。
旅游业发达不仅使本地人脱贫致富,周边的村民也来到这里发展。“我看到这边发展得好,按照相关政策,贷款了10万来此发展。”李红智经营了一家农家乐,目前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
这里人气旺了以后,一些企业家也看到了机会。贵州视博闻百灵文化传播项目法人林海就准备在此做实景演出。“《萨玛》这部剧包含了民族风情,会得到很多游客的人口。这个舞台可以容纳1400多人,投资5000多万。5年内就可以收回成本。”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精准”——电商扶贫
图为江口县农村电商服务站点 中国经济网记者年巍/摄
江口县工业和商务局局长陈进表示,根据中央“互联网+”行动计划部署,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战略选择重点在三农领域发展电子商务。江口县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的战略思路。
“在农村电子服务站点,一方面可以解决农村居民卖难买贵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他们卖难卖贱的问题。”江口邮政公司总经理何飞说道,另外通过培训,可以村民获得普惠金融服务、基本生活不出村和参与物流寄件服务等,能为他们每月增加一千多元的收入。
“今明两年内,我县将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20个,实现村村全覆盖,培育孵化网商150家,网货供应商10家。”陈进说道。
相关链接:
亚投行明日开业:推动治穷脱贫 承载共同发展梦想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