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仪式现场
2016年1月中旬,黔中大地冬雨绵绵,空气清朗。为期四天的“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圆满收官。
这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首次组织,参加者为全国首批获得记者证的网络媒体记者,来自40多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各级新闻门户的记者和网络达人一行60人,分两组奔赴贵州毕节、遵义、六盘水、铜仁、安顺、黔东南、贵安新区等地,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百姓人家,用新媒体的话语方式,对贵州三年来脱贫攻坚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
随着采访的深入,贵州“精准扶贫”和“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成为贵州贯穿脱贫攻坚工作的最大的特色和亮点,这个亮点与刚刚公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和“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等要求高度契合,从而形成了脱贫攻坚的“贵州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贵州 最牵挂的是扶贫
过去三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慎布局,大胆出手,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绘制清晰明确的“施工图”,推动改革成果更广泛更直接的惠及人民群众。
这三年,“精准扶贫”促使全国每年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2012年底,全国共有贫困人口9899万人,2013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2014年减少1232万人,连续两年都完成了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尽管有经济下行、就业难度加大等压力,2015年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依旧有望实现。
这三年,精准扶贫让近4000万贫困人口脱贫。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调研期间,最牵挂的就是扶贫,总书记在遵义市遵义县花茂村访贫问苦时,曾语重心长地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循着总书记的足迹,本次全国网络媒体记者采访团,走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切感受到贵州“精准扶贫”和“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精要所在。
“习主席当时就坐在这里,和我们一块聊天。”1月13日,“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一行,来到贵州省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土墙和木栏相伴的乡村小径寻找乡愁,当地村民王治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治强在花茂村开农家乐,店名叫做“红色之家”,新店开张半年就迎来了习总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期间,参观了遵义县华茂村智能温控大棚、党员群众之家,进土特产服务中心,访村民王治强经营的农家乐“红色之家”,还考察了制陶工坊,深入了解一个乡村的发展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对大家说,这是他第三次来贵州,特别想了解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来贵州调研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了解贫困人口如何脱贫致富。
采访现场
这三年贵州精准脱贫526万人
按中国现行的年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币的扶贫标准,截至2012年底,贵州还有贫困人口1019万人,约占贵州全省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一组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末,贵州还有493万农村贫困人口。
也就是说,这三年,贵州通过的脱贫攻坚工作,共减贫526万人,这是贵州牢记总书记嘱托,响应国家战略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
去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就是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就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刘远坤告诉记者,贵州要实现“十三五”“大扶贫”战略目标,关键是要树立精准扶贫理念,把扶贫对象搞精准、把扶贫主体搞精准、把扶贫路径搞精准、把扶贫措施搞精准,真正扶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
为此,贵州省提出“八个精准”:对象识别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管理精准、退出机制精准、干部选派精准、考核评价精准、督促检查精准,以此防止“数字脱贫”、“平均数掩盖”。
相关链接:
总书记新年第一课:必须下功夫领会透“五大理念”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