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海南省六届四次会议将于1月25日开幕,对于海南极端降水的强度和频率在增加,城市降水的突发性增强,建设城市的理念偏差,导致城市内涝频发。省政协委员张京红建议,海南应做到低影响开发,建设“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低洼绿地建设 积蓄多量雨水
张京红建议,海南要低影响开发,低洼绿地建设,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尽量减少开发的影响,保持一定的绿地,保持一定的水面,从源头来减少径流量的产生。
“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争取把70%左右的雨水在当地积蓄、渗透,雨水不是负担是资源,今后城市的河湖要能蓄水、马路要能渗水。“低影响开发、低洼绿地建设”就是在建绿地之初,就把雨水的去处考虑好,就把透水地面自然留好,不破坏自然原有的下渗渠道。既可以解决安全问题,包括防涝安全和饮用水安全,也解决资源问题,涵养地下水。
更新和转换理念 综合治理水环境
“在城市规划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水系,综合治理水环境。”张京红建议,如:规划建设时考虑气候可行性论证,使绿地面积和道路硬化面积的比例合理积极,从而让城市有足够的场所来蓄水;打通硬化道路、停车地面与绿地之间的通道,大雨时,地表径流能顺利进入绿地,被土壤吸收,因而不会形成地面积水;在道路旁、停车场边、楼房的近处,设计露天低地或排洪沟,以利迅速排水;在城市的低地势区,大面积保留天然植被地带,使雨水能通过植被的根系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在立交桥的挡板上多开直排雨水孔,减少立交桥面积水,也能避免桥面积水汇集到下桥处的低地,形成积水,阻碍交通;尽量使用透水砖、石子、网格等有利雨水直接入地的材料来给室外环境铺地,给树坑覆盖木屑类有机质以增加树坑对雨水的吸收能力。
编制城市排涝规划 更新标准规范
张京红建议,将区域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规划的刚性控制指标,建立适合本区的雨水排放管理制度。同时,针对海南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偏低的问题,结合海南气候特点,积极修订和更新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写,建议相关市政工程建设合理确定适度超前排水标准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与城市化水平相适应。
加强城市排水灌渠的管理与监督。只有整个管网保持畅通,才能够及时排出积水。而保持灌渠的清洁,既需要社会的共同维护,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完善排水防涝基础设施
“每一个城市排水系统都分为主要排水系统和次要排水系统,而主要排水系统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没有人为的规划设计,一个地区的主要排水系统仍然会自然形成。”张京红建议,为了确保城市有序发展,减少居民生命和财产损失,两套排水系统均应被合理地规划设计。
特别是主要排水系统,更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大排水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城市排水管网、泵站等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努力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排水体系科学化、自动化水平,加强对城市排水设施和运行管理的检查,做好排水设施的维修养护。
相关链接:
管道堵塞致小区严重积水 海口市政排水部门及时疏通排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