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色基因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关键词。在新疆军区视察时,他叮嘱部队领导,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党的红色基因产生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植根于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身上红色基因的炼成源于开卷有益,不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读懂对党忠诚;成于联系群众,在深入基层中久经历练,做好服务人民。
读万卷书:在书籍中读懂对党忠诚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出席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讲话中引用众多毛泽东的经典名句。图片来源网络
习近平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习近平爱读书,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习近平所涉猎的书籍种类繁多,除国内外经典文学外,马列经典著作、党史书籍、苏俄文学也是习近平重点研读的作品。
在习近平写的众多书作中,许多都引用了马列经典作家书籍中的话,由此可见习近平曾对这些经典书作反复研读、体会。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引用了《毛泽东选集》中的话语诠释共产党人的德行。习近平说,现在对德的要求,可以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来概括,“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工作。”习近平也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期“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作为史学爱好者,习近平也广泛涉猎史书,尤其认真研读中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史等相关书籍。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正如习近平所说,“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习近平偏爱苏俄文学,在提到俄罗斯作家时总能如数家珍。2014年2月,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媒体专访时,一口气列举了11位俄罗斯作家的名字,他也提到,自己年轻时曾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在苏俄文学中,习近平不仅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也在学习苏联的经验教训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行万里路:在行走中做好服务人民
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民众意见。 图片来源网络
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习近平历经正定、宁德等地的锤炼。几十载春秋,习近平不仅走过万里路,也在行走中做好服务各地人民的好公仆。
1969年,年仅16岁的习近平来到延安梁家河插队。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不仅从一名少年成长为一名青年,他也在当上梁家河的大队支书后,带领梁家河人民走上了脱贫的道路。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梁家河的村民修建了四个大坝,挖了水井,修建了沼气池,甚至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告别了食不果腹的生活,不仅衣食无忧,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七年时间,习近平与梁家河的老百姓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习近平赴清华读大学前,梁家河人民万分不舍,纷纷在笔记本上写下对习近平的感谢。2015年初,习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他也将重返梁家河的照片放置在办公室中,时刻回味自己与老百姓的深情厚谊。
1982年,初到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与老百姓同吃食堂“大锅饭”,亲切与他们拉家常,也骑着自行车到处了解情况,下乡调研。那时,正定这个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县的有些农民连温饱也无法保证,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为正定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基础。在担任县委书记后,习近平又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冲破 “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模式,实施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等策略,让正定全面摆脱“高产穷县”的帽子,逐步走向致富道路。
1988年,习近平又被调往福建省宁德市担任地委书记。到宁德3个月后,习近平就走遍了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全地区绝大部分乡镇。之后,他提出并倡导实施“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全力推动闽东地区摆脱贫困。在习近平离开宁德时,全区已有94%的贫困户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在跨入政界之前,他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自我约束:第一要立志当“公仆”,做大事;第二在从政的整个过程之中,不要把个人的发展、升迁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第三要有不怕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干工作的准备。这三条自我约束也是习近平几十年以来服务人民,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从政以来,习近平践行着“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的承诺,致力为老百姓谋利益,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相关链接:
催生属于这个时代的文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