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澄文”一体化
“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成为今年省两会上热门话题,未来要创造全省经济总量50%、旅游总量25%的琼北三个明星市县,有什么样的布局和谋划?1月27日,本报记者专访海口市长倪强、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文昌市委书记陈笑波,三市县领导畅谈携手“海澄文”。
省人大代表、海口市长倪强:携手澄文建设海南经济增长引领区
海南日报记者杜颖
“省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了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的琼北综合经济圈,建设海南经济增长引领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也正式写入报告,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板块的重要内容,这是省委、省政府对琼北三市县携手共进赋予的新使命、新机遇。”省人大代表、海口市长倪强兴奋地表示。
在倪强代表看来,报告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三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50%以上、旅游收入占全省25%以上”要求,既是压力也是鼓劲的动力。倪强认为,对于海口来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就是要在未来5年打造好海南版的“京津冀”。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实现综合经济圈一体化的前提,“海澄文”一体化的步骤应当是:在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经济的一体化,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能够畅通无阻,通过建立产业互助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促进新型产业的聚集和发展,最终形成以产业协作、经贸发展、金融投资为主题的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体系。
基础设施先行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撑,倪强表示,海口市一方面加紧编制完成《“海澄文”一体化基础设施规划》;另一方面也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从顶层设计入手,争取在省政府牵头下,成立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公司,“1+3”(省里+三市县)按比例共同出资,针对“海澄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项目策划、PPP投融资和统筹建设,这样,既可以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利益协调问题,提高建设效率,又可以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海澄文”一体化建设。
倪强表示,为落实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关于“整合全省港口港航港务资源,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港贸易物流枢纽”的部署,海口加快综合枢纽港——海口港的对外合作步伐,重点推进马村港三期、新海港二期工程建设、以及秀英港的搬迁。与此同时,江东大道二期、定海大桥海口段连接线等项目的深入推进,海口将在其中发挥对周边市县的辐射拉动作用,相信伴随海口港口等配套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海澄文”紧密一体化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海南日报海口1月27日讯)
省人大代表、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承接产业分工 助力“海澄文”一体化
海南日报记者杜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海南要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建设。省人大代表、澄迈县委书记杨思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澄迈将主动参与“海澄文”一体化建设,主动承接一体化的产业分工,服务好省会海口,并通过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调整出更适应澄迈未来发展的产业布局。
对“海澄文”一体化的规划,杨思涛代表认为,要坚持将大发展、大开放、大合作、大生态四大理念贯穿其中。“大发展”就是要在过去3市县占全省经济总量40%的基础上,力争以全省1/6左右的土地实现全省经济总量50%以上的目标;“大开放”就是要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环南海经济圈的发展,甚至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探索、体制创新作出贡献,加快谋划海口国家级新区;“大合作”就是海澄文一体化各方都要有大局意识,三市县在规划中都要有得有失、有取有舍;“大生态”就是三地要在生态保护上加强合作,共同建设海澄文一体化的生态示范区。
杨思涛代表说,“海澄文”一体化主要是以下方面的一体化: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分工布局、生态环境保护、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还有科技人才的一体化。目前,基础设施的“五网”一体化基本已经通过论证,其他领域的一体化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
事实上,澄迈主动参与“海澄文”一体化,也为澄迈自身县域的发展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杨思涛代表说,澄迈县与海口距离相近,本身就具有地缘优势,澄迈树立主动融入一体化,部分不适应在省会城市拓展的产业可以转移到澄迈县发展,澄迈也将按照“飞地政策”积极给予承接。与此同时,杨思涛也认为,实现人才和技术的一体化,也是“海澄文”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而实施人才、技术一体化,澄迈和文昌都需要得到海口的支持。
战略要落地,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有好的干部作风。杨思涛代表表示,“海澄文”一体化过程中,澄迈还将做好“服务一体化”,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提倡大局意识、全局意识,积极落实“海澄文”一体化规划发展战略的实施。
(海南日报海口1月27日讯)
省人大代表、文昌市委书记陈笑波:夯实基础设施 借航天产业与海口联动
海南日报记者杜颖
2016年对于文昌来说是一个全新开始。文昌航天卫星发射元年,在“海澄文”一体化战略指引下无疑又一次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省人大代表、文昌市委书记陈笑波用“三看”来描述“海澄文”一体化中的文昌作为:
看基础设施,当前文昌铺前大桥建设如火如荼,东海岸线100公里长的旅游通道很快将被激活;省会海口与文昌将实现更紧密的路网联通,除“世纪大桥——铺前大桥”线路之外,开建“美兰机场——铺前大桥”20公里连通路,可谓与海口实现陆空紧密对接。
看公共服务,陈笑波说,海口作为省会城市,拉伸大都市发展骨架,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澄迈和文昌都具有指导意义。对比海口,文昌农村土地面积大、农村人口众多,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方面与海口尚存一定差距,“海澄文”一体化机遇下,文昌要向海口追赶看齐。
看政策配套,对比海口和澄迈,文昌相对成熟的产业园区很少,而海口的综保区和澄迈的老城经济开发区、生态软件园等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下一步,文昌将出台利好政策,使更多高新科技项目在文昌“筑巢”。
借力航天主题优势,业内有人士提出,文昌市虽然不是大区域中心,但完全可以在海文琼“三角中心”中成为亮点城市。对此,陈笑波说,对比其他地区,文昌的独特优势就在于国家现代航天卫星发射基地的落户,这在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也势必会吸引国内外更多游客到访。
卫星发射中心落地的背后,也是文昌构筑航天产业链条的绝佳契机。就在上月,与航天卫星产业紧密关联的光启临近空间研究基地落地海口高新区,作为发射基地的文昌,已经与海口在航天产业链上形成了对接和联动。
陈笑波代表说,省级层面为文昌夯实发展基础尽心尽力,搭建坚实平台。不难发现,如果说十几年前海口至三亚东线高速公路建成,使位处东北角的文昌有“落寞”之感,如今铺前大桥、文博高速等一批重大项目,则使文昌在路网空间上重回东部区域主体版图,发展的基础条件完全具备,文昌蓄势待发,完全可以在“海澄文”一体化的总量提升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链接:
海南“两会”代表委员纵论“海澄文”一体化建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