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通“梗阻”须打通 】
农产品供给的质量上来了,农民增收就万事大吉了吗?答案显然并不那么简单。这就好比一个人,即使有养分充足的新鲜血液,但如果血管堵塞、血脉不畅,那各个脏器也不会得到充足的营养,整个人也难言健康。可见,有了优质的产品,简便高效的流通环节同样重要。
“现在让很多人深有感触的一个现象就是,农副产品在城市里售价并不便宜,但农民却没有因此多赚钱。这是因为我们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处于分割状态,冷链物流发展不足,优质生鲜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成本还非常高,实体店和超市拿走了相当一部分利润。”李秉龙分析。
对此,“一号文件”提出,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此外,“一号文件”还特别指出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
【 金融“活水”要跟上 】
农业升级若缺资金,农民增收就没信心。专家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农业领域生产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由于农业领域所固有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普通银行对涉农贷款一向比较谨慎,这也是此次“一号文件”专门强调“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的重要原因。
不久前,记者在福建省闽北山区采访时就发现,当地已形成一种“银行——企业——茶农”的共赢模式。具体来看,当地政府支持的企业负责向茶农收购茶叶,并以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向建设银行南平分行申请贷款,从而保证茶农可以在第一时间收到货款。与此同时,建行则主动利用旗下电商平台为茶叶进行推广、寻找销路。如此一来,茶农不缺资金,企业不愁货源,银行则降低了风险。这一模式下,近3年来建设银行仅在武夷山地区就支持茶企118家,受益农户近千户。
“一般商业银行在涉农贷款上比较谨慎是理性选择,因为农业问题非常复杂,不可抗力因素多。目前,金额支持方面主要有合作社、政策性金融、保险等形式,以龙头企业衔接银行与农户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种。”李秉龙表示,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支持农民增收这一问题,则有赖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农户各方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相关链接:
中央纪委公开曝光五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