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岂能搞“平均”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时间:2016-02-02 10:13
各地贫困状况贫困数量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扶贫上不能平均用力,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施策,扶贫做到真“精准”,“平均”扶贫难脱贫。
近日,笔者下乡调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发现“平均”扶贫现象在个别地方很突出。
其一,贫困村“平均”。某县有50个乡镇,决定让100个村当贫困村,给每个乡镇按照2个贫困村的数量平均分配。实际上,城郊乡镇和产业发展好的乡镇已经达到了小康目标,没有贫困村了;而偏远丘陵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整个乡镇基本上都是贫困村。贫困村的数量按照乡镇“平均”分配,就会使得不是贫困村的村子享受了扶贫政策的倾斜,锦上添花;真正的贫困村因为被“平均”掉了而失去了扶贫政策的支持,雪中无炭。
其二,扶贫资金“平均”。该县拿出1000万元资金作为扶贫启动资金,给每个贫困村“平均”分配10万元。基础条件好的“贫困村”还能好上加好,做些美化环境的事情;喝水困难、不通公路的贫困村,这10万元还不够修1公里村道水泥公路或者修一口较大的堰塘。
其三,扶贫手段“平均”。在一个村子里,笔者遇到“第一书记”正在给贫困户发放扶贫鸡鸭,每个贫困户均发放扶贫鸡鸭各15只。领取扶贫鸡鸭的贫困户有的是病人,有的是残疾人,有的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有的是身强力壮的大汉。平均发放扶贫鸡鸭,使得有的贫困户因体力弱、劳力差而不能善养,而有的贫困户又有劲使不出。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贫困状况贫困数量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在扶贫上不能平均用力,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施策,扶贫做到真“精准”,“平均”扶贫难脱贫。
相关链接:
刘赐贵调研时强调:要精准扶贫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动动指尖 传递温暖 互联网“精准扶贫9+1”暖心开启
中国地方两会擎画“十三五”扶贫路线图
(编辑:吴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