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增收放缓后,以各种名目将手伸向企业,不只是对于慈善的扭曲,更暴露了地方发展思路的短视
日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有企业曝出镇政府通知捐款的红头文件。在这份强调以指令性捐款为主的文件中,列出了以镇领导为负责人的捐款计划表,其中涉及政府机关、派出所、村委会、镇企业在内的50余家单位,捐款计划在1000元到2万元不等,总额27.8万元。位于该镇的企业称生存艰难,不愿捐款但又不敢不捐。郭村镇方面表态称,绝不会找不捐款者的麻烦。(2月2日《南方都市报》)
列明了需要捐款的单位,标注了具体的捐款标准,还有对应的镇领导负责……如此以红头文件开路的捐款“倡议”,公众似乎并不陌生。与以往一般出现在重大灾难事件后的慈善募捐倡议不同,郭村镇政府所下达的指令性捐款红头文件,是以“弘扬扶贫济困优良传统,帮助弱势困难群体度过寒冷的冬天”之名。然而,这一看似“善意满满”的捐款倡议,却问题重重,经不起推敲,极可能好心办了坏事。
首先,既为“帮助弱势群体过冬”,那么在社会各界“献爱心”之前,当地政府部门对于弱势群体理应兑现的公共救助是否到位?若只是以外界捐款来代替本应由公共财政买单的公共救助,无疑是一种卸责和错位;其次,既为“献爱心”,那就得充分尊重各方意愿,以红头文件下达捐款“指令”,更像是一种行政“摊派”,而非慈善。不管是面向机关干部还是社会企业,恐怕都已经变味;其三,当地政府眼中“寒冬里的弱势群体”,是否包括那些本身就存在经营问题的企业?它们又该向谁求助?事实上,当地就不乏企业家抱怨:在全球经济萎缩的大环境下,广大的中小企业生存已经举步维艰、殊为不易,“过年了镇里不但不支持慰问,还公然发文摊派捐款额”。
面对质疑,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不会找不捐款者的麻烦”。我们也愿意相信当地政府能够兑现这一承诺。但这话听起来难免让人“多疑”,甚至会读出几分“正话反说”的意味。要知道,一地政府以红头文件的方式来发动捐款,并且还强调是“指令性为主”,指名道姓的规定各企业的捐款额度,即便事后“不找麻烦”,也已经对“被计划”捐款者,造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压力。
而置于经济增速放缓、国家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负的大背景下,这样一种“指令性捐款”倡议颇为面目可疑。就在郭村镇,据说类似的“指令性捐款”已经不是第一次,“并且每次捐款后不公布去向”。如今,此事终得引发舆论关注,有必要追问,此前那些“去向不明”的捐款到底流向了何方?而在郭村镇之外,还有多少这类以红头文件面目出现的捐款“倡议”?
愈是经济形势复杂,地方政府愈是需要与各类企业共度时艰。若不顾企业的实际生存状态,在财政增收放缓后,以各种名目将手伸向企业,就不只是对于慈善的扭曲,更暴露了地方发展思路的短视。在这个意义上,郭村镇的红头文件“倡议”捐款引发的争议,也是对各地政府的一种提醒。
相关链接:
红头文件“开道” 湖北恩施系统性校服腐败案调查
各部委各地多次开展清理工作 遏制红头文件任性
“红头文件”整治十年 乱象虽有所遏制但并未根治
东方市林业局就错误红头文件公开致歉
最高法:法院可直接认定红头文件合法性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