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暮年,有一点光,就发一点热。”这是吴永赞老人的肺腑之言。耄耋之年的他并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而是回到家乡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看病,14年来只收患者成本费,对困难户和革命老人分文不收 。从吴永赞老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看到了点滴善行给予社会的温情,也从他的热心公益和慷慨解囊中感悟到了奉献的意义。
无私奉献是善。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只有坚持这一点,善行才能越办越好。若是拘泥于个人得失,斤斤计较,便会徒增一地烦恼,成为“一地鸡毛”的人生。吴永赞便是一个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人,他义诊14年,只收对患者一些成本费,对困难户和革命老人都是免费的。长流镇上建设老人活动场所缺少资金时,他带领一家人慷慨捐款30万元。在病患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之间,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病患,在群众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之间,他义无反顾选择了群众。只有当立足基层,立足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才能将善行做成自己的一项“事业”。
持之以恒是善。俗话说“滴水穿石”坚硬如石头,都能被柔弱之水穿空,靠的就是水持之以恒的状态;“铁杵磨成针”将铁棒磨成细针,靠的是磨针者的恒心,肯努力。吴永赞老人便是如此,他面对繁重的麻风工作,没有放弃学习和积累,历经49年的磨练,终成海南麻风病防治领域中德高望重的泰斗。在退休后再三“上岗”,在家乡开起了小诊所,用自己的多年经验和一身技能服务乡亲。随着年岁渐高,家人常劝他放下诊所的工作,颐养天年。但他却坚持只要身体还可以承受,都要将诊所继续开下去。因为乡亲们需要他,因为来自外地病患需要他,更因为治病救人能让他感到快乐,感到有意义。
细致入微是善。吴永赞不惧病患溃烂的伤口,忍着恶臭凑近病人的伤口,细细地为他们清洗和包扎。他为帮助病患恢复自信,为他们画眉种眉。事无巨细,他都为对方考虑周全,只因心里装满了病患,只因他有强烈的责任心。他对所从事之事,有系统有组织的认识,对服务对象,有体贴细致的关怀,由此更好地服务病患,同时,他的用心赢得了病患和家属的信任,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潜移默化间影响更多人,将正能量最大限度地传递下去,形成社会良好风尚。
“来的人多了,我年纪越来越大了,有人问我还能坐诊几年,我说不知道,只要身体还可以承受, 我都会继续做下去。”这是我听过最催人泪下的话。善行不在于一朝一夕,而在于恒久的坚持和无私的奉献,当“善”融入一个人的生活,融入一个人的灵魂,那么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一个举手投足之间就能体现出来的气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吴永赞老人感动和鼓舞了我们每一个人,更激励着年轻的一代将“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