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2月5日消息(见习记者曹马志)走在海口的主干道上,路边娇艳的三角梅迎风绽放,映入市民眼帘的是干净、整洁、有序的美丽景象。不过,记者连日走访发现,不少城中村却有些煞风景,卫生死角多,乱堆乱放现象仍未杜绝,道路秩序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近期国家创卫专家在海口的暗访调研结果显示,“双创”以来,我市整体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不少城中村的整治水平还不高,乱堆乱放等现象较多。
“脏乱差”现象容易反弹
在不少市民的印象中,城中村属于脏乱差的重灾区:小商铺出店经营、车辆乱停放;乱搭、乱堆、乱放、乱涂乱贴等现象较普遍;部分垃圾桶密集,垃圾暴露,存在卫生死角;一些路面破损、积水、黄土裸露。
2月2日,记者走访龙华区坡博村发现,部分街巷的情况不容乐观。不少路面有破损,污水积存较多,居民走路颇为不便;在坡博村26号附近,路边有不少随意丢弃的垃圾,两只鸡正在其中觅食;不少通信电力缆线错乱交织,有的线路甚至都掉落到了地上。在不少背街小巷中,卫生死角仍旧较多,果皮纸屑较为醒目。
2月3日,走访秀英区书场村时,记者发现,不少乱象仍旧突出。在书场村184-1号附近,水泥墙壁上胡乱张贴了许多“牛皮癣”,地面上还堆放了一些杂物;在市三十三小斜对面的小巷里,不少随意丢弃的果皮纸屑清晰可见;不少路段卫生死角仍旧较多。
当日下午,在秀英区向荣村,记者看到,虽然路面上整体较为干净整洁,不过一些乱堆乱放现象仍很明显。在向荣村138号旁,路边堆放了不少沙子和砖块,占据了本就不宽的路面的一部分;在向荣村125号旁,堆放着一些铁皮架、钢筋和圆形铁盖;此外,一些路段路边黄土大面积裸露,并且卫生死角不少。
走访龙华区滨濂村、滨涯村等城中村时,记者了解到,虽然街道社区也进行了多次综合整治,清洁卫生、拆除违建、规范交通秩序、劝导“门前三包”等,总体面貌有了明显的好转,不过,城中村的卫生较容易反弹回潮,不少街巷垃圾仍旧不少,一些小商铺“门前三包”落实仍不到位,部分路段交通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文明意识欠缺是主因
事实上,城中村的综合整治一直都是街道社区重点发力的地方。多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许多城中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底子较薄弱,是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双创”以来,经过持续整治,环境面貌有了明显的好转,以前的脏乱差很少见了,不过,囿于部分居民环保意识欠缺、基础设施较薄弱等,不少城中村的整治还有一定的反弹。
“一些居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是城中村卫生存在反弹的重要原因。”海甸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君说,街道社区干部巡查背街小巷中,也会看到有居民贪图方便随手乱扔垃圾,不放在指定垃圾桶。
基层宣传发动力度待加强,市民参与度还不充分,也是反弹的一大诱因。王君认为,虽然经过了卓有成效的社会动员,大部分市民基本都能做到“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但是对于爱护环境,养成卫生好习惯等文明风尚,不少人还没有真正地入脑入心。
不过,他也指出,这半年多来,所有街道社区干部,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劝导员,挨家挨户上门面对面宣传“双创”,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文艺宣传活动、定期的志愿者活动,许多居民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不少在外多年的海南人最近回到海口,第一感觉就是,卫生干净了许多,路面整洁有序了。”
乱搭乱建违法建筑是城中村整治的难点。滨涯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联富说,少数居民法律意识较为欠缺,为了自身诉求,没有经过报批,乱搭乱建现象较为严重,社区往往需要经过数次上门劝导才能有一定作用,对于违建中的“钉子户”,社区只有与城管等部门进行联合整治。
张联富说,在进行打击违建、“六小门店”整治时,社区有时也会遇到少数居民的不理解,多次劝导也未有效。这时候,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重拳整治,才能打消这些人的侥幸心理,形成威慑力。
精细化管理破解难题
为了彻底防范脏乱差“卷土重来”,不断夯实精细化管理水平,不给反弹留下可乘之机,已逐渐成为我市不少基层干部和环卫部门的共识。
充分发动群众坚持日常义务巡查可为城中村的整治提供借鉴。居仁坊社区除了对群众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发动外,为使社区一直保持靓丽风景,社区组织退休党员、干部、青少年志愿者队伍,每天义务巡查小街小巷,捡烟头,扫垃圾,清理卫生死角。
建立长效实地巡查机制。街道社区必须紧盯“双创”重点难点,城中村整治应逐步建立完善日间督查和夜间巡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综合巡查辖区“双创”工作。针对社区没有执法权问题,张联富说,城管、工商、食药监等职能部门应不断加强和街道社区的联动机制,为啃下工作中的一些“硬骨头”打下良好基础。
在张联富看来,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是重要的助力。由于部分居民不注意卫生随手乱扔,脏乱差很容易反弹,也有一些居民法律意识较为欠缺,也亟待提升。
“严格遵循国检标准,不断融入到日常工作点滴中,内化为自觉主动行动。”龙华区海垦街道办事处主任陈运杰说,在街道的日常工作中,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自查自纠自改,“双创”国检标准就是城中村精细化管理最好的标尺。
在陈运杰看来,常态化的志愿活动是精细化管理的爱心注脚,每个社区都应该引入定期的志愿活动,这是搞好城中村环境卫生的强大助力。在海垦街道的许多社区中,每周至少有一两次,机关干部、企事业员工、普通居民、学生、退休老人,这些志愿者都在积极打扫着纵横交错的街巷,默默挥动扫把的身影,早已成为活跃在城中村里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王君认为,环卫部门的“上门收垃圾”是一大便民措施。每天,环卫工走街串巷,摇响车上的铃,定时到居民门前收垃圾,对提升环境卫生水平有明显的效果。为了让卫生减少反弹,他建议环卫部门应该在城中村全面普及这种措施,并且加强卫生清扫的频率和力度。
“我们已经成立了多个监督检查组,对全市范围的卫生保洁工作进行巡查。”市环境卫生管理局业务处处长刘晓华表示,针对发现的问题,市区环卫部门将立刻派人进行处理,并加大环卫工作监督管理力度。
棚改新政带来新契机
城中村需要多级联动全面巡查保持好日常风貌,但由于积弊已久难以根治,海口市正在逐步探索通过城中村改造,彻底改变原来的脏乱差面貌。
今年起至2018年,海口市将推出“棚改一千亿”投资计划,启动50余个棚改项目,城市将旧貌换新颜。
为了实现“棚改促城市建设、棚改惠民生”,全面推进并加快完成这项关乎海口市民生活的重点项目,海口市政府实施 “三年棚改计划”,在2016-2018年间陆续启动50余个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涉及改造土地面积2.7万亩,改造后可提供优质可出让土地资源约1.6万亩,为引入产业开发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这批棚户区改造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超过300亿元,其中公共服务设施70亿元,综合管廊投资80亿元,市政道路投资150亿元。
城中村改造成果喜人。“十二五”期间,海口市启动了上贤村等20个棚户区或城中村改造,涉及1.6万户,惠及4.3万人。2015年以来,海口市按照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调整工作思路,启动新海村等14个棚改项目,总共涉及2.45万户,惠及9.46万人。
如今,随着城中村脏乱老旧民居的拆除并被高层楼房和大型商业中心代替,海口这座城市正在一天天朝着“更精更美”的目标奋进。
相关链接:
海口吸毒仔撬门窗入室盗窃 没开锁技术专偷城中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