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财经股市>

媒体:限塑令施行7年形同虚设 白色污染问题待破解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2-14 09:33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塑料袋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节假日期间,塑料袋的使用更为集中。虽然我国在2008年6月1号出台了“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但这一规定如今似乎逐渐被人们遗忘。不仅集贸市场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大行其道,商场、超市内大量的免费塑料袋也让限塑令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大量使用塑料袋不仅浪费资源,还会产生“白色污染”,不利于垃圾处理。为了减少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危害,多地都曾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但效果并不明显。那么,到底该如何破解塑料袋使用的难题呢?

  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内某环保组织负责人张伯驹介绍,普通塑料袋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降解,作为垃圾处理时,无论是焚烧还是填埋,都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张伯驹介绍,(塑料袋)的处理很多时候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所以和生活垃圾一起处理。塑料袋尤其是超薄的塑料袋,是由聚氯乙烯还有聚苯乙烯制成的。如果焚烧的话,很有可能产生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比如像二噁英这样对人体危害比较大,而且可以富集的污染物。如果要填埋的话,因为塑料本身不溶于水,所以会加速土壤的板结,而且会让垃圾的降解速度变慢。

  张伯驹说,白色污染问题在“限塑令”出台前后曾引发公众关注。但随着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塑料袋引发的污染问题不再凸显。人们关注较多的,通常是空气、水等污染问题,白色污染似乎正在被人们遗忘。他表示,现在也有一些环境的问题可能对大家来说更急迫、更显性化。因为对于大多数来说,什么更显性化就更关注什么。

  如今,人们为了追求便利性,塑料袋的使用反而有增多的趋势。在张伯驹看来,“限塑令”出台后没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不仅使塑料袋仍大行其道,更也让政策的权威性受到影响。

  张伯驹表示,限塑令推广初期的时候,塑料袋的使用量是下降的,但替代塑料袋的物品并没有有效地推广或者跟进。所以虽然有了限制,但没能把公众地消费习惯进行改变。虽然超市执行的还是相对到位一些,但是菜市场啊,还有饭店、餐馆,路边的商贩,仍然会用0.025mm以下超薄塑料袋,包括对超薄塑料袋生产的小作坊销售的渠道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你推行了但不力,他就对这个政策没有信心了,他就不闻不问了,这个形同虚设是最大的问题。

  实际上,不少专注于环保的热心人士,这些年也在不停为减少塑料袋的使用而奔走呼吁。浙江省人大代表陈飞为了让人们远离塑料袋,曾自掏腰包,向市民免费赠送上万只菜篮子,也因此被称为“菜篮子代表”。但陈飞坦言,其推广的效果并不好。“篮子我送的数量很多很多了,城市里(推广)效果不好,没有人去重视。这个布袋子民间也搞不起来,民间没有这种权力的。”陈飞说。

  相对于大都免费而且方便的塑料袋来说,无论是菜篮子还是布袋子,都需要随身携带,便捷性大不如前者。陈飞认为,要想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就要严格执行限塑令,提高塑料袋的使用成本。

  陈飞表示,限塑令要是实现的话,哪个地方篮子都会提起来的,不管省、市还是乡下。因为袋子收钱的话,一般都不会选择塑料袋的。布袋子、菜篮子啊都会自动提起来的。

  陈飞的建议其实比较简单,就是严格地执行限塑令,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的塑料购物袋都实行有偿使用。现在大家不用菜篮子和布袋子,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仍有大量的免费塑料袋。如果每个袋子都需要花钱买,大家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自然就不会用了。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通过收费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也是不少国家的做法。不过,收费虽然能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还是无法杜绝由此带来的污染问题,完全禁止塑料袋的使用也不现实。所以有人建议,应该疏堵结合,普及可降解的塑料袋。这又是否可行呢?

  河北任丘市一家塑料制品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尽管可降解塑料袋的生产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但目前市面上的应用并不广泛。他表示,只要是超市,几乎就是没有(可降解的)。现在没人用降解的,因为是不是降解的,大家也不知道。而且降解通常需要4、5个月或者半年,到时袋子去哪儿了谁也不知道。究竟降没降解也不知道。

  另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除了公众环保观念的问题外,成本较高也是可降解塑料袋推广困难的重要原因。现在(普通塑料袋)PE的话要1万多一吨,降解肯定买不到,要两万多。因为降解的成本现在比较贵,大家都是节约成本,国内市场比较少。

  为了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袋产生的污染问题,吉林省从去年开始施行“禁塑令”,在全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和餐具,成为全国首个全面“禁塑”的省份。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表示,禁塑令出台酝酿了很长时间,吉林省污染情况压力还是很大的,对废塑料的回收没有形成一个体系,黑土地,水是我们优势资源,这些东西如果长期积累的话,可能就把我们的优势污染了。如果我们在禁塑过程中,有替代产品出现就可以完成禁塑。

  “禁塑令”后,为满足市场需求,以生物基为原料的聚乳酸塑料将替代原来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虽然这样的决策不难做出,但对于传统塑料企业来说,这样的转型过程却并不轻松。

  吉林省某塑料制品企业负责人钟明远表示,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这是个比较讲究的技术的行业,温度技术如果掌握不好,袋子可能拉力比较大,购物是底下容易破,有一些设备是我们新上的,有些是需要改进的。将近两倍的成本,原料的成本就高,还要研发的费用,还有废品率比较高。

  尽管在实施之初有不少担忧和质疑,但“禁塑令”实施一年多以来,在遏制白色污染、提高百姓绿色环保理念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宋刚认为,确保“禁塑令”顺利实施,提高认识、严格执法是关键。

  他表示,一个是消费者意识的提升,再一个商家意识要提高,第三个是执法一定要到位,执法到位了,哪个商家也不会因为几毛钱的塑料袋,几块钱的塑料袋受到几万块钱的罚款,加大处罚的力度,让他承受不起违法的成本,这几条都做到位,禁塑应该比限塑的效果要好得多。

 

 

 

相关链接:

【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冷极村”里的铁路线路工
教育部:着力运用新媒体等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
【网络媒体走转改】基层百姓的新年心愿:过得舒心求个“奔头”
2.1亿大奖4人所中每人一张 媒体见证先领1.57亿
【网络媒体走转改】列车春晚闹新春 温暖回家过大年

 

相关链接:
【网络媒体走转改】列车春晚闹新春 温暖回家过大年
2.1亿大奖4人所中每人一张 媒体见证先领1.57亿
【网络媒体走转改】基层百姓的新年心愿:过得舒心求个“奔头”
教育部:着力运用新媒体等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
【网络媒体走转改】新春走基层“冷极村”里的铁路线路工
[来源:央广网] [作者:刘会民] [编辑:王善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