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78.0%受访者直言国际品牌追求的中国味儿不够地道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2-16 07:40

视觉中国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红文认为,文化传播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目前西方品牌的中国风,还只是一种表面的、外观形象设计层面上的对物质文化的理解。“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包含着一种内在的韧性,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资源,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未来的中国形象会更加丰满,中国文化在世界市场上必然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次调查中73.7%的受访者相信,未来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会有很强号召力。

  猴年一来,各大国际品牌面对中国市场相继推出了猴年主题的新品。但无论是带“福”字的巴宝莉围巾,还是写着大红“猴”字的耐克运动鞋,都透着一种肤浅的“雷人”感。有人指出,这些品牌虽然进入中国多年,依然不懂中国风厚重而低调的韵味。你理解的中国风是什么?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问卷网联合发起的一项调查(2000人参与)显示,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中国风是一个含蓄又多样的概念。78.0%的受访者直言,国际品牌追求的中国味儿不够地道。55.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奢侈观”应该是低调而内敛,注重品质和内涵的,36.2%的受访者表示未必要贵,但一定要讲历史、来历和意义。

  82.8%受访者非常喜欢带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产品或作品

  “中国风”3个字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营销概念,无论是作品还是产品,加了点“中国风”,似乎既有亲近感,又能飞跃至高雅层面。这种营销策略的成功建立在中国人对中华悠久文化的同源共识之上。在你看来,什么才能代表中国风呢?

  调查中,63.3%的受访者首推汉字,59.6%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戏曲、诗词很具代表性,56.9%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服饰、纹样、图案等是中国风的重要载体,53.5%的受访者认为各地传统民族习惯是中国风的集中体现。

  除此之外,各类瓷器等器具(48.9%)、传统美德哲学思想(46.1%)、四书五经等典籍(40.9%)和神话志怪传说(33.4%)也被认为具有代表性。

  然而,被各大商家普遍认为的“用了‘大红、大黄等颜色’就是中国风”,仅有33.0%的受访者表示赞同。

  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韩楚看来,“中国风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与向往密不可分”。在她眼里,从汉字到瓷器、从美猴王大闹天宫的故事到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从吃饺子的习俗到踢鸡毛毽的游戏,“中国风是现代生活与历史记忆的有机结合,所以人们接受起来是轻而易举甚至理所当然的”。

  总的来说,73.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风是一个含蓄的概念,并非露骨的;70.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样的概念,而不是单一的。

  对于带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产品或作品,82.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喜欢。

相关链接:
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成都峰会聚焦创新设计
历史上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女人有哪些?
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中国文化网络传播应把握三个支点
文化名家热议中国文化网络传播
倩女幽魂遇上捉妖记 《天天2》传承中国文化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震实] [编辑:王善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