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其中解决生态问题、实现绿色发展是重中之重。
长江航务管理局资料显示,长江作为水源地,沿线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长江干线港口危化品吞吐量已达1.7亿吨,生产和运输的危化品种类超过250种。另外,小水电建设、航运管理、沿江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正制约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习近平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事实上,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路发生变化,在2015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已有所体现。建议称,要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引导产业优化布局和分工协作。
全面把握 统筹谋划
习近平强调,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
正如习近平所说:“沿江省市和国家相关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各地紧跟中央战略部署,目前已经将“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作为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头等大事来抓。在近日召开的各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各地表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
上海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强化联防联控和区域共治,坚决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江苏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开展太湖、长江、淮河以及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限期治理水质不达标国家考核断面;湖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议,共同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重庆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保护长江母亲河,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森林、林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推进土壤及生态系统修复,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