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中钢协发布公告称,去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4亿吨,同比下降2.3%,是近3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虽然增幅减缓,但我国粗钢产量仍占全球比重的近50%。
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不振,我国传统行业中产能过剩的现象开始显现并且愈发严重,钢铁行业尤为突出。
今年2月4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要着眼于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行业方面翘首企盼,政府方面又积极表态,但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如何破解产能过剩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过剩产能问题严重
钢企亏损面扩大
“去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钢铁行业多年高速发展积累的问题和矛盾越发凸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市场无序竞争不断加剧。”昨日,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出现了持续下降,目前已经降至70%左右,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特别是2015年企业普遍出现亏损,部分企业为保持现金流和市场份额,过度进行低价竞争,甚至于低成本倾销,这使得行业间已经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该人士指出。
截至2016年2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通过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我国34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已有30家发布了2015年年度业绩预告,其中,2家增亏、1家预增、4家预减、1家续盈、17家首亏、2家扭亏、1家略增、2家略减。从净利润方面来看,除6家并未公布具体净利润外,30家公布预告的公司中有18家出现亏损,占比高达60%。而在这18家公司中,15家预计亏损超过10亿元。
具体来看,酒钢宏兴预计亏损最高为69.6亿元。对于公司的巨额亏损,其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供需失衡严重等因素影响,钢铁价格持续下行,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同时,西北区域市场竞争加剧,钢材售价与成本严重倒挂,原自有矿山成本优势渐失、运输物流成本较高、人民币贬值造成的汇兑损失等因素综合影响。
从净利润降幅来看,本钢板材去年净利润降幅最大,为1474.54%。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去年公司亏损31亿元至32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公司表示,去年钢铁产品供需矛盾严重扩大,钢材价格下跌速度远远大于矿粉等大宗原燃料下跌速度,公司虽采取加大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内部挖潜、全方位降低成本费用等各项措施,但仍然无法避免产生亏损。特别是在2015年第四季度,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幅度大于成本下降幅度、公司对前期挂牌结算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的产品进行价格补偿、人民币汇率贬值等不利因素使得公司2015年发生亏损。
“数据其实已经显露无遗,钢铁企业中亏损已经成为常态,这其中已有不少成为了‘僵尸企业’,如何将这些‘僵尸企业’从行业中淘汰,成为了我国钢铁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多渠道治理僵尸企业
腾挪更多市场空间
据2015年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平均负债率超过70%,部分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但由于资产庞大、就业人员多、社会影响范围广,企业资产处置、债务处理困难,一次性关停难度大,退出渠道不畅,仅能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生产,最终沦为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拖累整个行业转型升级,有钢铁行业分析师表示。
“钢铁行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2016年国家将集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可有效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市场速度,助推市场出清,为行业未来发展腾挪出更多市场空间。”上述分析师表示。
不过,由于化解产能过剩是长期任务,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市场仍将出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游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钢材价格难有大幅回升;铁矿石等原材料降幅减弱,价格基本接近底部;新《环保法》执行后,企业环保成本将普遍提高;企业融资成本短期内难以有效降低,人民币贬值、呆坏账风险等也将加大企业财务成本,这些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困扰钢铁行业。
在谈到具体措施时,有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要严禁新增产能,对违法违规建设的,要严肃问责。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达不到标准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另一方面,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主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途径,退出部分钢铁产能。
“去年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亏损面正在扩大,其中的僵尸企业能够生存,主要借助于银行放贷或政府支持。因此,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让僵尸企业金融断奶、财政断粮,让市场将其淘汰。而对于一些尚有价值的企业,可引导有技术和市场的大企业对其兼并重组,并以高科技推动行业从供给端革新,弥补我国当前‘高精尖’产品的短板。”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记者杨 萌
相关链接:
白酒市场释放回暖信号 7家上市酒企业绩预增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