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犯要为狱中食宿自掏腰包,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在美国不少地区却已合法施行多年。
一些因吸毒、盗窃等罪名频繁入狱的人为此债台高筑,愈加难以重返社会。这种惩戒方式的存废也引来争议。
【坐牢欠巨债】
除开信用卡和助学贷款,41岁的戴维·马奥尼眼下负债2.1万美元。这是他在俄亥俄州马里恩县蹲监狱时所欠下的“坐牢费”。
马奥尼曾是个瘾君子,青少年时期就沾染上毒品,后来为买毒开始盗窃,为此三天两头被捕,成为马里恩监狱的“常客”。按照当地监狱管理部门实施的收费制度,马奥尼每坐牢一天,要向缴纳监狱50美元费用,另外每次入狱都要缴纳100美元手续费。
过去15年间,马奥尼频繁入狱,债务也像雪球般越滚越大。
如今,马奥尼已经戒毒14个月,在阿尼塔·皮特曼社区康复中心生活、兼职。他的戒毒顾问说,马奥尼表现不错,想要洗心革面,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戒毒顾问。但如何偿还坐牢费,成为摆在他面前的第一大障碍。
马奥尼的债务状况还不是最糟糕的。在阿尼塔·皮特曼社区康复中心,有人欠着监狱2.2万美元坐牢费,有人欠3.5万美元。马里恩县监狱管理部门确认,当地最高欠费纪录是5万美元。
因坐牢欠下这么多债,令马里恩县治安官蒂姆·贝利也不禁惊叹:“哇,这太离谱了。”
【多数还不起】
纽约大学法学院的法律专家劳伦-布鲁克·艾森说,除了首都华盛顿和夏威夷州,收取坐牢费在美国各州是合法的。各州县可自行决定是否实施以及如何设定收费标准。
以俄亥俄州为例,该州法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允许监狱向囚犯收费。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去年11月初发布的一项专门调查显示,俄亥俄州75所监狱中,现有40所收取坐牢费。根据监狱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不同,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少则一天1美元,多则每天66美元。
俄州监狱管理部门负责人戴尔·奥斯本说,向囚犯收取坐牢费,除了达到惩戒目的,还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普通纳税人的负担,“监狱方面创收越多,纳税人需要支付的就越少。”
奥斯本说,按收费标准,俄州每年产生的坐牢费大约200万美元,但最后实际到账的钱不到7万美元,收缴率只有3%。
就全美范围而言,大约1000万人背负总额高达100亿美元的坐牢费,每人欠费数百美元到数万美元不等。很少有人出狱后能够还清这笔债务。
马奥尼说,他会尽量偿还欠下的坐牢费,但在那之前,他要先努力付清罚款、保释金、助学贷款和医疗费等更紧迫的债务。
另一名欠债者布赖恩·里德则坦言自己一分钱都还不起:“他们向我催债,让我陷入绝望。”
【存废有分歧】
“坐牢费让入狱者及其家人的处境雪上加霜,”俄州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管理人员迈克·布里克纳说:“我们听到不少人抱怨这笔债务进一步拉低了他们的银行信用评分,导致他们出狱后什么事都做不了。”
他认为,这足以说明收取坐牢费是一种失败的做法。“带着数千甚至上万美元债务出狱,成为一些人重返社会时面临的额外重负。对那些想要严惩犯罪的人而言,坐牢费项目听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它收效甚微。”
一些还不起钱的出狱者还可能被起诉、没收仅有的资产。纽约大学法学院的劳伦-布鲁克·艾森说:“这是在把负担转移到社会司法体系中最穷的群体身上。如果他们还不起钱,只能让家人,比如老祖母,帮忙还。”
为此,俄州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呼吁该州政府修改法律,取消坐牢费。“我们希望看到司法体系有所改革,希望人们了解这项措施并不管用,”布里克纳说。
鉴于债务难追讨、项目入不敷出等因素,美国部分州、县已经废止坐牢费项目。俄州监狱管理部门负责人奥斯本说,如果该州也取消这一项目,“损失不大,我不会为此头疼”。
不过,也有不少地区打算继续实施这项收费政策。2005年一项针对全美224所监狱的调查结果显示,监狱管理方对坐牢费的态度分为两个极端:半数认为“最管用”,另一半则认为“最没用”。
密歇根州的马科姆县是最早实施坐牢收费制的地区之一,曾创下26年里收取1800万美元的“佳绩”。县治安官托尼·威克沙姆说,自2009年,这项收入开始下降;最近三年里每年实际收取的费用仅有24万美元,刨除管理成本,项目收支刚好持平。
明尼苏达州达科他县的坐牢费略有盈余,管理方把收益用于帮助出狱者就业培训、重返社会。“我们的目的是减少累犯。如果能用这笔钱帮他们走上正道而不是重回监狱,就是物有所值,”达科他县监狱管理部门官员乔·莱科说。
监狱方面如何向出狱者追讨坐牢费?俄亥俄州马里恩县的做法是委托专业讨债公司帮忙。
监狱方面和一家名为“智能技术公司”的企业签订合同,由后者以发送邮件、打电话等方式,提醒出狱者尽快支付费用。收到的款项30%归马里恩县所有,70%则支付给“智能技术公司”。
公司老板约翰·雅各布斯说,他们为俄亥俄州12个县的坐牢费项目服务,在其他6个州也有相同业务。
他说,公司将继续扩大该业务,打造追讨坐牢费领域的“沃尔玛”。“我们认为这个项目对纳税人和治安官都有利,”他说。(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相关链接:
沃尔玛调整全球业务配置 仍在中国寻增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