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获悉,美国电脑、网络和软件分销商英迈同意被天津天海投资以每股38.9美元收购,交易总额为60亿美元。纵观近两年的并购案,中企的海外投资不在少数,甚至是呈爆发式增长,还出现了高达43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经济形势普遍不好,海外资产多估值偏低,正是中国企业入手的好机会,但即便是这样也要结合当地的法律、环境等因素对收购资本进行综合考虑。
天津天海收购英迈
英迈和天津天海投资周三在一份公告中表示,交易完成后,英迈将成为天海投资的母公司——中国海航集团的一部分。两家公司称,这笔交易已经获得双方董事会的批准。海航集团将保留英迈管理层,这家美国公司的总部将继续设在加州Irvine。预计今年下半年完成交易。
资料显示,英迈成立于1979年,是全球最大的技术产品和供应链服务供应商,也是全球领先的技术销售、营销和物流公司,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014年度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56位。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0月3日,英迈前9个月销售收入317亿美元;去年10月底,英迈四季度销售额在120亿-126亿美元之间。而海航集团是以航空、实业、金融、旅游、物流为支柱的大型企业集团。
业内人士指出,这笔收购交易显示出海航集团在物流、金融和IT领域的拓展思路,英迈的营销渠道和物流系统遍布世界各地,收购英迈非常有利于海航集团自身业务在全球市场的拓展。据悉,英迈在全球38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与1700多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并为世界范围内近20万家经销商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
海外并购风起云涌
实际上,天津天海收购美国英迈只是海外并购潮中的一朵浪花,从去年开始,中国上市企业就掀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际收购潮。有数据显示,仅在今年这一个多月中,中国的上市公司就已经宣布了238亿美元的海外交易,交易规模已经接近去年全年宣布的256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加上这起收购案,今年迄今,正在进行和已经完成的中国企业对海外科技企业的大型并购已经有七个案例。
上个月,海尔与美国通用电气签署了《股权与资产购买协议》,拟通过现金方式向通用电气购买通用家电业务相关资产,交易金额为54亿美元。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一直以来,在欧美、日本等家电市场,国内自主品牌处于中档、大众品牌形象,未能跻身主流高端品牌市场,海尔收购通用家电业务,意在开拓美国家电市场,通用品牌也将成为国内家电品牌打开欧美、日本家电市场的跳板。另外,万达以3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传奇影业。
除了已经达成协议的并购案,现在还有几个正在进行中的海外收购。
本月,中国化工宣布将以每股465美元的现金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巨头先正达,对后者的估值超过430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收购,这宗并购加速全球农化行业的洗牌趋势。还有目前备受关注的富士康收购夏普一事,为获得夏普最顶尖的面板技术,富士康愿意出55亿美元的收购价,远高出其他竞购企业的竞标价格。
资产估值低利于抄底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分析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的增多,是中国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过去中国是商品出口国,未来的高级阶段则是资本输出国,形成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的互动,是很多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贸易形态。
普华永道一份报告就指出,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越来越倾向于追逐技术、品牌和专业,将其带回中国;执行外延式的增长策略;逐渐建立地域多样化的投资组合。通俗地讲就是,十年前中国企业到处买矿山,五年前进非洲,如今到处买领先技术、抢占早期新兴市场。
最重要的是,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平指出,现在全球经济形势普遍不好,美国和欧洲很多资产价格趋于合理,甚至有些是低估的,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现在是抄底并购的绝佳时期。比如,美国招聘网站LinkedIn股价暴跌40%,市值一夜增发100亿美元。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甚至有国内大型基金准备将海外优质的非中国上市企业私有化,并将这些资产注入到中国内地来。
张建平还表示,美元现在正在贬值,人民币在过去十年对美元升值了超过40%,总体的汇率变化是有利于企业出去并购的。“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比较充裕,确实有条件参与一些并购,动荡过后就是资源的重新配置时期。”白明如是说。
不过,即使是时机成熟,中国企业也不能盲目并购。“国外的营销环境、法律情况,以及资产的债务问题、上下游关系,都要列在考虑之中,失败的并购案例很多,中国企业都应引以为戒。”白明坦言。据悉,中国工商银行投资南非标准银行的55亿美元已缩水一多半;中国三峡集团投资葡萄牙电力公司EDP的35亿美元如今已蒸发80%以上。
相关链接:
雅虎公司宣布将裁员15% 寻求出售核心资产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