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律法规落实了吗?
尽管上至《劳动法》下至地方性规定,都对职场女性各项劳动权益保障进行了细化,但是其落实情况却不尽人意。
以女职工生育期间基本权益为例,近年来,企业令怀孕女职工转岗减薪甚至辞退的新闻屡见不鲜,正常的生育成为了女性就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29岁的北京白领吴敏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曾经工作过的一家事业单位就有过一条不成文规定——女员工入职三年内最好不要生育,否则影响加薪。
“很多用人单位不会公然违反劳动法辞退怀孕女职工,但会通过不成文的规定严苛约束女性生育,或者打法律‘擦边球’。” 吴敏说,当年一些同事违背“规定”生育后没被辞退,但原本的奖励性薪酬会被扣除,等于变相减薪。
受法律严格保护的婚育权尚且如此,“痛经假”、女性卫生费、孕妇休息室的落实情况则更不理想。
早前不少媒体报道,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虽推行“痛经假”制度超过20年,但却遭遇落地难。记者调查也发现,不少企事业单位女职工的确未享受过“痛经假”,而发放卫生费、设立哺乳室等规定,落地效果就更差。
在北京某旅行社工作的程雁鸣就向中新网记者反映,因为行业特点,她所在的企业中八成是女员工,有不少在孕期或哺乳期的职员,但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孕妇休息室或哺乳室,遇到不便,员工只能自己想办法克服。
权益受损为何敢怒不敢言?
既然女性的劳动权益有法律条款保护,为何很多人权益受损后不敢或不愿维权?
对此,吴敏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顾虑。她表示,面对单位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她也会质疑,但却担心维权影响自己的工作。
“即便是维权胜诉,员工也很难再在原单位待下去,还会担忧影响今后的职业生涯,所以很多人对单位不满意多选择一走了之。” 吴敏说。
吴敏的顾虑并非多余。2014年,北京市二中院就曾公布过一份案件调研,该院对2011至2013年审结的涉及女职工婚育权民事案件进行研究发现,3年内虽然审结的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往往女职工与单位发生争议后,劳动关系正常存续比例较小。
在上述案件中,仅有不足10%的女职工在生育后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正常存续,其余的或是女职工以未及时足额发放工资为由提出辞职,或是用人单位以旷工等违纪事由与女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或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
由此看来,在法律层面,女性虽然可以维权成功,但到头来还是成了利益受损方。
谁能为职场女性撑起“保护伞”?
就业难、劳动权益维护难一直困扰着职场女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究竟该如何保障女性合法劳动权益,值得思考。
早前有专家曾分析称,除了用保障性条例对妇女进行保护外,还要从根本上解决保护成本的问题,若保护成本转移到用人单位身上,会让用工成本较高的女性愈发受到用人单位歧视。
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考量仍然是制约女性就业的一大因素。他认为,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执行力度要加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法律并非万能,要建立多种机制改善女性就业环境,特别是建立职工表达诉求、正当维权的渠道。
在郑东亮看来,目前,很多职工甚至对自己究竟享有何种权益都不了解,诉求无处表达,企业内部更没有完善的机制提供给职工。
“像职代会这种最基本的形式,在多数企业内部也都变成了走过场、走形式,甚至完全没有,职工的话语权自然缺失。而建立这样的诉求平台恰恰是维护职工权益,监督、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郑东亮表示,随着“全面两孩”政策落地,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延长生育假的政策,这些对女性的就业势必还要产生一定影响。如何解决用工成本问题,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这是相关政府部门,工青妇等社会组织,乃至全社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关链接:
职场女性压力过大小心这些病 职场女性减压5个大招
职场女性防乳腺增生注意4点 预防乳腺增生的食疗方
2款职场女性发型图解,让你每天都精神百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