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5点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温泉村苗寨发生火灾。温泉村村支书欧政光告诉北青报记者,有人员在火灾中受伤,具体情况仍在统计中,“整片苗寨都烧没了”。除了成片苗寨被毁,很多村民家中银饰来不及抢救被埋在火场之中。(2月21日《北京青年报》)
2014年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古城被烧毁三分之一,令人痛惜;2014年12月12日,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贵州剑河县久吉村苗寨发生火灾,60余栋房屋被毁,烟火过后的惨景,还历历在目;如今,贵州剑河县温泉村苗寨,又在烈火中化为灰烬。古城木寨频频遭受火灾,给当地和居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固然令人心痛;但文化古建的消失,更令人难以释怀。特别是,古城木寨消防设施的脆弱,有的甚至是“零消防”,值得有关部门警醒与反思。
文化古建消防薄弱或“零消防”,这是一个致命的“硬伤”。表明了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古建重开发、轻管理,毫无消防概念,一旦发生火灾,只能期待“远水救近火”,或望火兴叹。特别是,消防部门对文化古建的执法监管力度不够,可以说形同虚设,放任文化古建在“毫无设防”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留下了重大火灾安全隐患。
殊不知:“美好的东西都易碎”。古木“撑家”的文化古建,最易“惹火烧身”。古往今来,多少风光美景、文化古建毁于一炬?究其原因,游客在游玩时道德与安全意识放松,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导致古建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文化古建管理者对消防安全工作缺乏重视,加之管理体制混乱,经营权和所有权权属不清,带来对消防工作和安全问题的忽视,直接导致消防管理、组织和宣传不力,埋下火灾隐患。
因此,贵州苗寨火灾,烧出古建保护短板。如何保护风景,维护古建和居民、游客的安全,亟需有关部门和每一位公民去思考。无论自然风景还是人文古建,消防安全要始终坚持预防第一,否则失去了,我们无法向历史和先贤交代。无论是古城还是木寨,首先应发展和壮大消防队伍,改良消防车等消防装备,做好消防栓等设施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同时,古城木寨应建立起更多的民间消防队伍,合理布局,实行就近救援,以此化解因道路不畅造成消防车无法及时赶到火场的困境,提高救火效率。更重要的是,消防安全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人人有责;应树立全民防火意识,确保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引发火灾,共同维护我们美丽的人文风景和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