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季,一名北京农户在电暖器前剥大白菜。
为配合煤改电,供电公司员工在去年供暖季前施工。
东城区大方家胡同的居民家,去年冬季煤改电后室内温度超过20℃。
“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习近平”
历经16年,近31万户平房居民参与,2015年冬,通过对平房居民实施冬季采暖“煤改电”工程,北京终于在东、西城核心区率先实现了“无煤化”,这意味着北京城市“核心区”正式结束烧煤取暖的历史,实现了清洁能源全替代。
世界各大城市治理大气污染,都将“去煤化”作为一条重要路径。2016年,北京的“无煤化”进程将由核心区向远郊区推进。根据计划,2016年年内,北京要完成全市400个村庄煤改清洁能源任务;至2017年,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区实现“无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区所有村庄冬季采暖实现“无煤化”。
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家庭,从取暖到用电,北京正逐步与燃煤告别,最终迈向“无煤城市”。而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首都得见更蓝的天。
回忆 烧煤取暖又脏又呛
从1970年搬到东城区大方家胡同,82岁的曹春兰已在这里住了46年。
对于居住在平房里的居民,最难熬的就是冬天。入秋买过冬的煤块,曾是一件让人发憷的“大事”。曹春兰还记得,那时家家门口都搭着“煤棚”,大院里那小得可怜的空间,被各家的煤堆占去了大半。
等到冬天供暖开始,每天笼火、掏炉灰、倒炉灰,没一样不暴土扬尘的。曹春兰爱干净,但是家里的灰却总也擦不尽。更让她难受的是,冬天弥漫在空气中呛鼻的煤烟味儿。
煤的“存在”不止在居民家中。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东、西两城区的每个街道都有一个煤铺,每年冬储煤开售,各街道上的煤炭销售点便门庭若市。
程方义在位于东城区干面胡同的煤铺工作过15年。干面胡同得名“干面”,据传是因为此路是去禄米仓运输禄米必经之路,车马行走,尘土飞扬,居民戏称为“下干面”,故而得名。但是后来,干面胡同里飞扬的就不止有尘土了,还有煤渣。1956年,干面胡同煤炭销售点正式设立。
“以前,我们手里总是拿着扫帚,地上的煤渣怎么也扫不干净。”程方义回忆,干面胡同煤炭销售点的仓库能储存1500吨蜂窝煤,每年从9月1日冬储煤开售之日起,煤炭公司的工人们就忙着给顾客送煤上门。据介绍,2000年前后,该煤炭销售点一个采暖季的煤炭销量达上万吨。
改变 煤改电干净又省钱
现在,曹春兰一家冬季不再和煤“打交道”了。
2000年起,为了解决采暖季大气污染问题,北京首次提出“无煤化”,并率先在东、西城核心区试点。东、西城平房区居民开始尝试采用蓄能式电暖器替代过去的小煤炉。
2012年,大方家社区1200户平房居民全部实施了“煤改电”工程,曹春兰家中的小煤炉也在这一年改成了电暖器。不再烧煤了,曹春兰客厅门前的煤棚成了摆设,没有了煤灰,家里也干净多了。
白色的电暖器窝在屋子的角落里,并不起眼儿,但屋子里暖意融融。
更让曹春兰老两口满意的是,使用电采暖后比烧煤土暖气便宜。据介绍,晚上9点到第二天早6点的低谷电,居民的采暖电费由1度4.8角变成3角,政府每度电还补贴居民2角。老两口算了算,自打改了电暖器,一冬下来,取暖用电比烧煤至少省下几百块钱。
2015年冬天,随着最后一台变压器落地安装,又有2.99万户居民告别了烧煤的土暖气。再加上简易楼和棚户区也实施了“煤改电”,核心区正式结束了烧煤取暖的历史。
曾经门庭若市的煤炭销售点现已无人问津。2015年,核心区仅存的9家煤炭销售点全部关停转型,变成了仓库、旅馆、办公区。像程方义一样的煤炭公司职工也有了新职位,他现在是部分公寓的管理者。
成效 SO2浓度屡创新低
那种因煤炭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呛鼻气味也在曹春兰居住的大方家胡同消失了。
二氧化硫是与燃煤直接相关的大气污染物。研究显示,1吨散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强度是正常的电厂排放的5至10倍。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的16年间,东、西城累计完成30.8万户居民的“煤改电”,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3080吨、二氧化硫排放2618吨、氮氧化物排放616吨,核心区的低空排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来自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2000年本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约为70微克/立方米,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7年起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008年的年均浓度首次小于40微克/立方米。至2014年,北京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已降至22微克/立方米,较2000年下降了69%。2015年,北京的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再创新低:13.5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又下降了38.1%,二氧化硫浓度水平与南方沿海无采暖城市相当。
上述变化,得益于持续不断的压减燃煤的努力。统计数据显示,在华北地区大部,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近90%,而至2014年底,煤炭在北京的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仅为20%。根据《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到2017年,北京的燃煤总量将告别千万吨量级,降至1000万吨以内。
计划 无煤化向郊区推进
2016年,北京的“无煤化”进程将向远郊区推进。其实,早在2013年,北京农村地区的“减煤换煤”工程已开始实施,计划用4年时间,通过改用电采暖和天然气、使用优质煤替代等方式,消灭农村地区430万吨劣质散煤。
大兴区长子营镇朱庄村就是一个“煤改电”的示范村,2014年冬,全村463户、1200多居民就用上了蓄热式电采暖。
50多岁的王春林是朱庄村的“土著”。为了采暖,他在西厢房盖一间小锅炉房。一到冬季,小锅炉房就烟雾缭绕,不仅味道刺鼻,而且费用也不低,每年都要四五千元。
2014年入秋后,在政府的补贴下,王春林家安装了储能式电暖器。当时村里为各户提供了3台电暖器,同时每户补贴6000元。
据市农委副主任苏卫东介绍,3年来,全市累计完成煤改电农户近15万户。根据计划,到2017年,朝、海、丰、石四区将基本实现“无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区农村采暖全部改用清洁能源。
苏卫东表示,按照一户一个采暖季使用3吨燃煤计算,到2017年朝、海、丰、石四区约有20万户实现“煤改电”,可减少燃煤60万吨。
目前,市农委、市电力公司、燃气集团正在对郊区计划改造村庄的供电能力、燃气管线情况等进行初步审核,近期将拿出具体村庄名单。
■对话
今年对400个村进行煤改电 农村散烧煤成环境治理重点
京华时报:今年,北京大气治理要在哪方面发力?
于建华(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为了治理北京大气污染,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个2013年至2017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对于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目标措施做了一个整体的安排,每一年又制定一个年度细化的行动计划。2016年,我们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坚持在战略上打持久战,在战术上打攻坚战,聚焦散煤、高排放车和城乡结合部的治理,重点打好这三大战役。
京华时报:北京一直致力于治理燃煤,为什么现在的燃煤污染还是这么严重?
于建华:应该说燃煤一直是我们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重点。从1998年北京市开始集中治理大气污染的时候,就是从燃煤治理开始的。燃煤治理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开始的时候是我们把小散的锅炉拆小变大,因为大的锅炉容易上一些治理设施,比如脱硫脱硝。第二个阶段,是调整能源结构,随着我们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了更多天然气和电的时候,我们进行了“煤改清洁能源”,就是燃煤的锅炉改用天然气或者电采暖。
京华时报:核心区的“无煤化”推行了16年才完成,为什么这么久?
于建华:煤改清洁能源涉及到能源结构的调整,涉及到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很多前置的条件。根据我们现在的燃气管网铺设的条件和进度,我们每年大约有几千蒸吨的锅炉在进行改造,目前城六区已经没有燃煤锅炉了。东、西城核心区,因为受制于燃气管网的条件,所以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东、西城核心区推行的是“煤改电”,用电来采暖。16年间,我们在东、西城完成了近31万户的平房煤改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由内及外的顺序,向郊区推进。
京华时报:郊区的煤改清洁能源也主要是“煤改电”吗?
于建华:对于郊区,第一个方面是大力推行燃煤锅炉改用天然气采暖;第二个方面,很重要的是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散烧煤治理,这也受制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就是我们燃气管网还没发达到能覆盖所有的地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对400个村进行整村的煤改电,计划用5年的时间,到2020年之前整个北京的平原地区农村全部实现清洁化采暖。
京华时报:2015年前10月,北京PM2.5平均浓度改善较大,但是很快被后两个月的几次重污染拉平,北京如何提高应对重污染的能力?
于建华:应该说,重污染每年都会发生,与气象的不利程度有关。要想治理污染,根本是减排,所以我们长年坚持不懈地推行我们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来减排。但是短期,在现有排放条件下,遇不利气象条件,还是会发生重污染,我们也有重污染应急预案,减缓污染程度,降低重污染的影响。目前还是按这个原则,“长短”结合来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