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独家辣评>

鼓励家庭成员合葬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2-25 08:51

  2月24日,民政部网站发布了由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依法纠正和查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去世后遗体违规土葬、乱埋乱葬、超标准建墓立碑等行为。(2月24日《法制晚报》)

    如此合葬方式只是一种提倡

  此次多部委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是推行节地生态葬的重要举措。生态安葬,比如通过树葬、不留骨灰、或就在死后捐献遗体,这些都能大大节约土地资源,能造福于后人,是死人给活人挪地。但中国的传统习俗,是入土为安,认为体面的安葬是对逝者的尊重,根深蒂固的思想和传统习俗,让人们不敢和不想将逝去的亲人草草安葬。在很多地方这仍然是主流殡葬观,还难以从根本上进行撼动。

  移风易俗不会在朝夕间完成,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通过政策实施与奖励,从多方面入手,在顾及人们感情的基础上,还要多给予政策鼓励,要更多地让人们看到薄葬、生态葬的好处。

  推广生态葬,需要照顾到死者的尊严及死者家属的情绪。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应该只是一种提倡,而不能强制。虽然不保留骨灰、家庭成员合葬等做法,有利于社会,但逝者及其近亲属有选择安葬遗体的权利,相关部门不可越俎代庖;要充分尊重各地风俗习惯,然后通过春风化雨式的宣传教育,让政策深入人心,慢慢移风易俗。

  相关部门需要厘清公权与私权的边界,权力不能捞过界。对于节地生态安葬方式,需要更多些提倡与引导,而不能霸王硬上弓,更不能不顾民众感受与感情,将生态葬等现代殡葬方式硬塞给民众,而应该更多地发动党员官员,起到带头作用,需要有耐心,多想办法,要让现代殡葬理念自然而然地在民间蔚然成风、落地生根。 (戴先任)

   “家庭成员合葬”是生态文明的必然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民政部等部委此次联合印发的这份《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家庭成员合葬”,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符合现实国情,也是生态文明的一种体现,可以视为是殡葬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国家也随之出台了一系列殡葬改革制度,倡导国人文明殡葬,经过多年的推广实施,人们已逐渐接受非土葬改革,火葬被广泛应用,树葬、海葬也屡见不鲜。如今,《指导意见》又提出鼓励“家庭成员合葬”,虽然这项改革,面临着很多挑战,但这样的改革不仅是土地保护的必需,也是生态文明的必然。

  实施“家庭成员合葬”,大抵有这样几个好处:首先,节约土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膨胀,土地资源更加紧张,保护土地资源是大势所趋。其次,实施“家庭成员合葬”移风易俗。对很多人来说,“家庭成员合葬”是一个不小的心理挑战,很多人可能因为固守传统思想,对这种殡葬方式不理解,不支持,充满排斥和抵触,可是仔细想想,家庭成员合葬,无疑是在移风易俗,树立一种崭新的殡葬理念,就像火葬的推广一样,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成员合葬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

  家庭成员合葬不仅是殡葬改革的新举措,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我们应转变思想,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刘剑飞)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刘剑飞 戴先任] [编辑:吴茜]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