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进口牛奶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不论是电商还是超市牛奶货架,进口牛奶一路厮杀,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不过,记者发现国内外的牛奶保质期差异不小,国产牛奶的保质期短则3天、30天,最长有4个月、6个月,而进口牛奶保质期都在半年以上,甚至长达一年。据一位经销商介绍:“进口牛奶要经过出厂检测、出境检测和入关检测三道漫长程序。所以,不得不延长保质期”。(2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国内外牛奶保质期差异巨大”,这一有趣的细节,背后实在有着太多隐含信息。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产牛奶信誉问题,进口牛奶顺势抢滩。市场巨变,往往也是秩序未立、乱象滋生之时。由“保质期”所引出的重重担忧,实则是公众对极速扩张的进口牛奶,所产生的下意识的心理反弹。
常温奶的保质期,到底该是多久?这原本是个可以量化的技术命题,然而因为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缺失,而变得模糊不清起来。专业人士表示,“产品保质期要根据生产工艺和包装条件设定”。换而言之,但凡条件许可、技术达标,拉长牛奶保质期并无不可……那么,进口牛奶保质期远比国产牛奶更久,是否意味着前者在工艺层面果真就领先一截呢?之于此,似乎还缺乏明确的证据。但显见的一点在于,基于销售端的考量,“延长保质期”几乎是进口奶的注定宿命。
漫长的检测、运输、通关过程,决定了进口牛奶惟有拉长保质期,才可换取更长的“黄金销售时间”。至于说,此举会否造成营养物质流失、产品品质下降,似乎无人能够确切说清。若要为此破局,显然离不开相关职能部门的参与:通过产品检测、实证研究,形成专业化、权威化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消费建议与行业标准。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上消除风险。
以“保质期疑云”为标志,进口牛奶领域的诸般乱象,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的时候。种种迹象表明,鱼龙混杂的所谓“进口奶”,并不值得公众无条件地轻信。如果说,国产奶的斑斑劣迹造就了进口奶的“声誉红利”与销售奇迹,那么时至今日,随着更多投机者的加入,消费者显然该对这一市场重新评估了。
显而易见,进口奶的核心优势,就在于有原产地的品控体系。可是,其仍不足以保障自身品质完全可靠。这事实上提示我们,必须回归商品产销本身的逻辑去评断利弊优劣,而非任由原始的避险冲动与偏知偏信,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