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刚买车不久,就接到一个电话,说有3000元燃油补贴,对方对车主的信息是一清二楚,说得头头是道。李先生信以为真,结果被骗1万元。李先生想通过此事给市民提个醒,在接到这类电话时,一定要到相关部门查证,以免上当受骗。
据李先生介绍,2月4日,他在南二环一家4S店贷款买了一辆价值5万元的车,首付3万元。2月28日17时许,他接到一个归属地为北京的电话:“你是不是刚买了一辆车?”电话中的男子自称是该汽车品牌总代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李先生的姓名、购买车辆的具体型号、车牌等信息都了如指掌。他告诉李先生,因为国家燃油补贴和税务法调整,李先生所购买的车享受国家财政部门特批的燃油补贴,补贴金额为3000元,请他立即和相关部门联系,并给了李先生一个电话号码。
随后,李先生拨通了那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子,该女子要求李先生提供银行账号以便汇款,并让他去柜员机进行操作。按照该女子的指引,李先生在一家银行自动柜员机上进行操作,“对方告诉我输入一个编码,并且提醒我只有这样才能领到燃油补贴。”李先生说。
输入编码后,自动取款机上显示的全是英文提示,“我看不懂屏幕上的提醒,只好根据对方的提示一步步操作下去。”等对方表示操作完毕后,李先生的手机接到一条银行短信——李先生已成功转账1万元。再打对方电话,电话已经关机了,李先生这才知道受骗了。
“骗子把我的信息说得头头是道,骗取了我的信任。我的信息肯定是被泄露出去了。”李先生说,目前他已报警。
据了解,此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采取主动电话通知受害人的方式,谎称“受害人购买的车有财政补贴或燃油补贴,要求提供银行账号发放补贴”。之后利用受害人不熟悉柜员机操作流程,诱骗受害人将银行账户内的现金转账给指定账号。
在此,民警提醒市民在接到类似购车退税、领补贴等内容的电话或短信时,要多留个心眼,及时到公安、税务等部门进行查证,避免受骗。
相关链接:
白领轻信某饮料可对付酒驾检查 拿代理权被骗32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