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抽取潭水,以进行数据监测和对比分析
清水潭的水逐渐恢复清澈
专家学者在考虑地质因素的同时,也有人提出可能是人为因素破坏了泉水的径流区。2013年,黑龙潭突然“变脸”,原昆明地质学校退休高级讲师、水文地质专家章松诚和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刘德利前往园区对这一奇观进行现场问诊,两位都认为是降雨和人为因素造成的。
章松诚说,“每个泉水都有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黑龙潭泉水的补给区在小哨落水洞,那里都是石灰岩地形,大气降水、蒸发形成了黑龙潭天然的补给区,就像人的‘嘴’一样;而黑龙潭的径流区则像人的‘肠道’,顺山势而下途经花渔沟坝子,这一带地质主要是粘土;最终泉水来到黑龙潭,清浑两潭就是排泄区,泉水经黑龙潭排出,流入盘龙江,汇入滇池。”
当时,刘德利认为,是因上游花渔沟进行改扩建工程地质勘探,往地下打的钻孔不封闭,长期以来形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联通管道,当着雨季来临,混有泥土等污染物的地表水流到地下,并随着地下水通道流到了黑龙潭,导致清水潭变成泥浆色的浑水。
多方入手查“谜团” 结果下周发布
今天(3月3日)下午,盘龙区环保局派出4组工作人员来到黑龙潭现场,正式拉开此次“揭秘行动”的序幕。其中,一组工作人员对清浑两潭进行潭水取样工作,另外三组则以黑龙潭公园为轴心,对周围5公里内的建筑工地、工业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尤其侧重于监测是否有污水外排、环境污染等现象。
环境监测队大队长陈红书介绍,这次揭秘行动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除去拉网排查这一监管层面的工作,还将走访水文站、请教地质专家,对比分析、走访排查种种因素,分析可能造成这一奇观的原因。
陈红书说,这一系列工作将持续开展五天,预计下周将汇总所有数据,听取多方分析,得出“变脸”奇观背后的数据,并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昆明信息港将和盘龙区环保局一起共同探寻“换脸”之谜,为大家独家报道此次“揭秘行动”。
延伸阅读:
历年情况
记者了解到,在2007年、2008年、2010年、2013年、2014年,黑龙潭的龙潭水多次变浑变清,但每一次变化的时间都不长,一般都是几天或半月后又恢复了原状。
当天上午游客突然发现,一向清澈的清水潭的潭水变成了浑水,连里面的游鱼都看不清了,而那段时间昆明没有下雨。过了几天后,水又突然变清了。
2008年2月5-10日
2008年2月5日,清水潭和浑水潭里的观赏鱼一夜之间大部分死亡。随后的几天里,死亡的观赏鱼越来越多,同时清水潭的水出现偏蓝现象。到2月10日,清水潭中约3吨的观赏鱼悉数死亡。开始有人怀疑是人为投毒,后来调查后否定了这种说法。就在清水潭和浑水潭出现鱼死亡时,另外有两种现象也相伴着发生:其一是清水潭的水质出现偏蓝现象,其二是浑水潭的水变成了黑色。但此次出现黑水的时间只有两三天。
继2008年2月出现死鱼现象后一个月,浑水潭的水发生了更加令人称奇的变化:往日水质浑浊的浑水潭一改浑浊景象,变得清澈见底,在有的地方,还能看见水底的青苔与水草以及池底的石块,浑水潭与清水潭一样清。
云南正遭遇数十年一遇的干旱,省内大部分地区长时间几乎滴雨未下。在这种情况下,一直清澈的清水潭一夜之间变浑,让人们惊讶之余纷纷猜测原因,但最终也不知为什么变浑。
原先清澈见底的清水潭突然变成了黄色的泥浆水,而原来很浑浊的浑水潭却成了一潭清水。
原本清澈透明的清水潭变成了浑水,水潭里部分颜色浅的锦鲤在浑水中几乎看不到了。
神奇的清水潭开始再次变浑,而浑水潭则渐渐变清,大约就在四五个小时之间,两水潭就玩了一次美丽的“换脸”。
相关链接:
“植物首饰”热卖 边戴边生长被称最环保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