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化的“达尔文死海”“舌尖上的海外中餐馆”、“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这些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发言中出现的“新词”,到底是啥意思?
【“达尔文死海”】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旭东认为,涉及能源、环境、健康、先进制造等方面更多的技术成果,从技术发明到应用开发、中试放大、批量生产,达到各类检验标准、满足用户体验,需要长时间反复的研发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术内涵在早期已被揭示和公布,之后难以得到研发资金投入,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尚未形成可赚钱的产品,企业得不到盈利却要承担创新风险,除极少数超大型企业外,一般企业也无力涉足。这个高校院所和生产企业两头不愿沾的中间地带,就被形象地称为技术转化的“达尔文死海”。
对于如何破解技术转化中的“达尔文死海”这一难题,徐旭东建议,要扶植连接高校院所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型企业,培育阶段性技术的交易市场,并强化地方科技投入推动技术进步的实效。
【舌尖上的“海外中餐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吴晶提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海外中餐馆超过40万家。仅以海外1万家中餐馆为基数,若按一天接待100人次计算,一年就有3.65亿的消费人次。这些餐馆分布广泛,人流密集,若能“以食为媒”,以“海外中餐馆”为纽带,必将向世界人民打开一扇活色生香的中国之窗。
吴晶建议,国家推动“舌尖上的海外中餐馆行动计划”,提升海外中餐业的品质与水准,使之成为展示中华餐饮文化的闪亮名片。通过举办中华美食展示、厨艺表演、美食品尝等活动,让一道道美食佳肴成为各国人民的最爱。
除了尝中华美食,吴晶还希望通过海外中餐馆,让海外民众能够读中华好书、赏中华美景、游中华山水、交中华好友,展示中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淳朴民风、锦绣山川、睦邻友好”的多维形象,让海外民众足不出户,打开“窗户”,就能了解到一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美丽中国。
【“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彭钊认为,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可称之为最普惠的社会民生事业和公共产品。如我们能主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以健康为主要要素的合作项目,必将得到沿线国家的拥护,并形成“健康外交”“民生外交”“绿色外交”相互促进的新局面。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一条生态文明之路、健康和谐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为此,彭钊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打造“一带一路”健康命运共同体:一是将我国多年来医改的成功经验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二是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建公共卫生平台;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事关环境与健康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进一步完善传统医药文化交流,培育传统中药材贸易环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