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让司法公正成为正义之源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3-13 23:56

  今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两高”工作报告。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最高法和最高检的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陈满案。最高法工作报告中说,依法纠正陈满故意杀人、放火案等一批重大冤错案件,从中深刻汲取教训,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最高法工作报告附件中介绍,此案系最高人民法院指令浙江高院异地再审并依法纠正的错案。(3月13日《新京报》)

  “两高”工作报告同提一个案件,足见其代表性与典型性。陈满案的典型性还在于,陈满是国内已知服刑时间最长的蒙冤者;最高检把这个案子当做一个错案提出抗诉,这是史无前例的;海南省高院副院长代表海南省高院向陈满鞠躬道歉……无论是“深刻汲取教训”,还是“依法纠正错案”,陈满案都要成为促进司法公正的新起点。典型的冤案重审与昭雪,“迟来的正义”恰恰是一种鞭笞。一起起疑案再查与冤案昭雪,既是司法进步的见证,又要成为司法反思的契机。

  谨记“不败坏源头”的司法责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十次犯罪为祸尤烈,因为这些犯罪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源头败坏了。”鉴于此,“不败坏源头”是司法的底线、法治的底线,进一步讲,司法实践必须追求与担当法治正义的源头、社会公正的源头,或者说,让司法成为正义之源,正如有关人士所指出的,唯有对生命敬畏、对程序尊重,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才能绘就一幅法治中国建设的美好图景。

  法治中国的建设,依法治国的推进,都离不开司法公正。司法公正不能“既往不咎”,司法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从一个个疑案的反思与纠正中得到彻底改变。如果现阶段不能够解决“雪中送炭”问题,司法也难以实现为法治中国“锦上添花”。如果说,迟来的正义也具备“正义基因”,那么,公众更期待着今后不让正义成为“迟来的爱”。

  司法公正只有进入新常态,才能开启司法的正义之源。“疑罪从无”等理念要铭刻于司法全过程,成为今后一切司法实践的重要准则。曾经为多起冤案涉案者辩护的朱明勇律师认为,越来越多得到平反的冤案贯彻了“疑罪从无”的理念,这跟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推动冤假错案责任倒追等大背景都密不可分,而新刑诉法中对证据规则的修订也将进一步推动“疑罪从无”冤案的平反。有人称,疑罪从无是冤案平反的新“密码”。事实上,疑罪从无更要成为司法新常态的法治共识。(李云)

 

 

 

相关链接:

离婚房产究竟该归谁 看《物权法》最新司法解释
警察办错案究责行政司法应并重
海口司法2015年法律援助9000多人 挽回经济损失1.8亿
海口龙华区一司法所所长索取好处费被行政撤职
最高法:到2015年底已有417个法院纳入司法改革试点
政协委员悬赏20万找原副司法局长 称被其骗2亿
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直面人、权、钱

 

相关链接:
中国司法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直面人、权、钱
政协委员悬赏20万找原副司法局长 称被其骗2亿
最高法:到2015年底已有417个法院纳入司法改革试点
海口龙华区一司法所所长索取好处费被行政撤职
海口司法2015年法律援助9000多人 挽回经济损失1.8亿
警察办错案究责行政司法应并重
离婚房产究竟该归谁 看《物权法》最新司法解释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晓伟] [编辑:林明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主流媒体海南采风活动
海口“两会”前瞻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