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中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不仅要有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布局,大批创新企业的涌现,更要有数以万计的“能工巧匠”将蓝图变为现实,可见全民“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必须从“娃娃”抓起。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都有能工巧匠的身影,他们或是善于设计,或是精于建造,或是两者兼顾,用他们的聪明智慧、勤劳双手建造出一项又一项人类奇观,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古埃及金字塔,再到古希腊让人叹为观止的宏伟建筑,都有“能工巧匠”的身影。
时至今日,工匠的重要地位丝毫没有动摇,当今世界的“工业大国”、“制造强国”不仅有高科技研究人才,更有一批精于制造的产业工人、行家里手,让全世界叹为观止的德国工业很大程度是由千万个“工匠”打造出来的。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大国,规模空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大而不强的现实让中国企业受制于国外大企业,利润微薄,抵御风险能力不高,究其原因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制造产业业态,缺乏制造高手。
由于人才观的错位,从用人单位,到培养机构都将培养高精尖研究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学历成立唯一评价标准,在中国很多地方没有学历可以说“寸步难行”,入职、晋级、加薪都是“唯学历论”,在这种大环境的塑造下,更多的人把目标投向了研发,而非制造,造成了中国制造水平整体不高,全民更是缺乏“工匠精神”。
现在到了纠正这种偏见的时候了,否则中国工业进程将被严重掣肘,搞科研、搞管理固然重要,如果没有了强大制造水平支撑,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设计成了空谈,蓝图成了废纸,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更是遥遥无期。
工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是业务水平,专业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具备吃苦耐劳,善于研究的积极态度,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培养一个“能工巧匠”不是难事,中国多个行业已经培养出数位领先世界水平的制造专家,但对于“制造强国”的需要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甚至是杯水车薪。
工业化前进的步伐势不可挡,唯有跟上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实现强国目标更是迫在眉睫,培养全民“工匠精神”已经到了事关发展的紧要关头,成了从“娃娃”抓起的民族大计。
“十三五”蓝图已然展开,中国的发展历程将再次征服世界。正在召开的“两会”,“工匠精神”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中国进军“制造强国”的冲锋号角,我们坚信中国的“工匠”定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侯宝中)
相关链接:
【全国两会地方谈】“发展”成今年两会第一热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