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谣言类型统计表。(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微信派”)
海口网3月15日(记者邓钰)3月14日,“维权日”来临前夕,微信安全风控中心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派”发布2015年度《微信生态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报告》,2015年微信平台共受理850万例投诉,投诉最多的类型有仿冒欺诈、实物欺诈和虚拟商品欺诈等。
打“假促销”和“假商品” 谨防网络诈骗守护财产安全
根据公安机关公开的网络犯罪案件类型显示,诈骗与赌博是2015年网络黑色产业公开案件中数量最多的类型,分别占19.2%和8.7%。其中,“参与活动,仅收邮费就送商品”为2015年最热门的欺诈类投诉。
“转发信息,支付邮费就可免费获得名牌太阳镜;转发并支付邮费,就可以得到一支名牌手表……”在朋友圈,此类信息常常刷屏。这看似“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打动了不少市民。
海口市民莫先生曾参加过此类活动。他介绍:“公众号的文章说手表公司为了品牌推广所以举行促销活动,只要转发信息再支付邮费就可以获得价值上千元的名牌手表。”但莫先生最后收到的是一支“走不动”的假冒手表。事后,莫先生上网查阅相关报道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网络诈骗手段。“商家的邮费和手表的价格都很低,我支付的邮费里已经包含了这件商品的价钱。”
此外,朋友圈也是各种微商发布面膜、食品以及各类代购信息的平台。这类产品多数没有权威公信的检测和销售凭证,销售者也未在有关部门备案。不排除消费者可以通过朋友圈购买到安全可靠商品的可能,但微商界鱼龙混杂,缺乏监管,市民们在购买中仍存在一定风险。
2015年公安机关公开网络犯罪案件类型。(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微信派”)
打“假信息”和“假新闻” 认明权威机构辨清陈年旧谣
《报告》透露,2015年微信平台网络传播的谣言信息具有季节性数量波动大、旧闻复燃比例高、恐吓夸大刺激传播等特点。其中失实报道、食品安全和财产安全等谣言比例较高,分别占29%、20%和10%。
自媒体公众号是网友们表达自我和各抒己见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由于此类公众号缺乏监管,成为滋生失实报道、虚假信息等各类谣言的温床。许多自媒体平台发出的文章未经核实在朋友圈疯狂传播,以讹传讹。
例如,此前一篇题为《国务院批准海南省试水博彩业 称不同于澳门赌场》的文章在网络中疯狂刷屏,称海南将开放博彩业。但经过海口网记者与相关部门查证,发现该消息为谣言。并通过海口网发布报道《假的!国务院批准海南试水博彩业系2010年旧闻》一文,进行辟谣。
此外,《报告》介绍微信公众平台已与各领域专业机构合作,对平台内传播的疑似谣言进行鉴定,通过辟谣的机制向用户进行科普。据统计,微信平台已引入人民网、中科网、公安网警等三十多家第三方公信机构,累计辟谣28万篇。
相关链接:
315打假维权,击碎阳光下的泡沫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