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美学生成为教学负担?近日,当地教授的吐槽,再次让美媒放大了中国留学生的“毛病”。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纽约大学中国史教授卡尔说,她需要修改备课内容,以让中国留学生听懂。她认为很多中国学生“完全没有做好留学准备”,“他们几乎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很难达到分析思考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她不客气地说,很多中国留学生“能力极差”。
报道指出,美国大学吸引了破纪录数量的中国学生,留学生所交的学费帮助其改善自身经济状况,但中国学生的语言、文化隔阂成为他们融入美国大学的一个问题,甚至成为教学负担。
不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及中国留学生今晨接受《法制晚报》采访时并不认同报道内容,称适应不同的文化和教学方法,往往需要花费数个月时间。留学生告诉记者,美媒从所选学校来说有失偏颇,存在夸张成分。
教授吐槽
要么一言不发要么说不清 中国留学生学习吃力
报道称,不少教授表示,中国学生在课堂上要么一言不发,要么提问时语言表达不清,不知道他们到底想问什么。而中国留学生也觉得学习非常吃力,有的教授对他们的提问已感到不耐烦。
俄勒冈州立大学外国留学生人数在4年时间里翻了一番。该校商学院会计专业是中国学生最集中的专业之一,中国学生人数远超过美国学生。来自北京的张玲媛(译音)在俄勒冈州立大学读商业系。她去会计课时发现,教室里15个学生里有11人来自中国。一位教授担忧地表示:“我是坚持原来的教学目标还是进行修改,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学生?”
此外,报道讲述了22岁萧竖天(译音)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念书的场景,他感觉自己几乎没有离开中国:他与三个中国朋友合住一个公寓,上课时与几个中国学生坐在一起。然后,与一个中国朋友去健身,再到图书馆念书到深夜。萧竖天说,他有一天只讲了两句英文。最长的英文是Chipotle(墨西哥快餐连锁店)、Double chicken(两片鸡肉)、black beans(黑豆)。
报道指出,美国大学需要钱,招收更多留学生成为美国高校最简单粗暴的一种“赚钱”方式。而据美国非营利组织国际教育学院统计,去年美国从全球招收了97.5万名学生,比上一年度增加三成,其中将近三分之一为中国留学生。
报道称,中国留学生涌入美国大学,起先对双方很有利。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有一张美国大学文凭是一种光彩,而对于美国大学,有中国留学生就是能够收取高于本地生两倍至三倍的学费。
报道称,一些大学正在考虑提高录取标准,确保学生的语言能力可以参与课堂讨论。可是这样做有利有弊,有的大学把托福分数从80分提高到100分后,国际留学生的入学率下降了25%。
中国留学生适应不了美国授课?
校方:绝大多数都能顺利调整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国际学生服务部主任马丁·麦克法兰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表示,伊利诺伊大学对有如此多的中国学生感到非常自豪,他们对校园有着非常棒的贡献。
麦克法兰表示,美国的教学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大学系统,可能有着更多的讨论、辩论,而与教师意见不同通常也都是被鼓励的。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可能一时很难适应。但是每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有些许差别,对于国际学生来说,调整适应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
麦克法兰称,绝大部分中国学生都能非常好地应对这种“转换过程”。尽管这其中总会有一个调整期,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面对不同的教育学术体系他们准备得非常好。在麦克法兰看来,中国留学生学习非常专注刻苦,并对在学术上取得成功有着强烈的欲望。
麦克法兰告诉记者,伊利诺伊大学并没有出现专门为中国学生调整课程内容的做法。尽管学校老师也会经常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适应这一多元化的学生队伍,但是讲座和课程并不会因为某个具体国家的学生而进行修改。
为什么会引发吐槽?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中国学生适应能力并无不同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成立于1919年,是美国著名的促进国际交流教育的非营利性组织。该协会主席高级顾问佩吉·布鲁门萨尔(Peggy Blumenthal)告诉法晚记者,直接向美国院校申请并最终被录取的中国留学生,就已经证明了他们在学术上的水平。学生成绩单和测试分数都是经过招生官员严格考核评估过的,除非提供虚假资料。
布鲁门萨尔说,适应不同的文化和教学方法,往往需要花费数个月的时间。美国教授希望看到学生的原始思维和原始作品,鼓励课上参与,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起初可能课上提问或是发表看法感到困难,但是在一个学期后很多人都能很好地适应并且做得很好。
布鲁门萨尔称,中国留学生来自各地非常多元化,一些人非常聪明和刻苦,但难免也有一些人准备不足。但在适应美国学术生活和文化上,中国学生和所有国际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美国大学为他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以便让他们更加容易调整适应,包括学校导师、心理健康导师、密集的英语课程等。
中国留学生真的独立于美国学生?
美媒不写成功案例 只报道问题引发关注
布鲁门萨尔告诉记者,文中描述的情况在美国并不特殊,毕竟有很多中国学生在美学习,一些人一起生活和学习就会变得很容易,这使得他们似乎独立于美国学生,并不寻求在学术上或是社交上的帮助。
布鲁门萨尔称,美国在欢迎国际学生并帮助他们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美媒将这其中的问题报道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而不是写一些成功的案例。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每年从美国大学成功毕业并对留学生活感到满意。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不会建议他们来到美国。
数量增多导致印象差?
留学生:选择靠后学校
报道有失偏颇
王早早去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的是哥大教育专业。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她称,中国留学生数量增加在各个学校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但是关于中国学生的素质,从报道所选学校来说就有失偏颇:他们选的是排名中间靠后的学校,而总体来说名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就会高。这可能跟媒体的舆论导向有一定关系,往往会有一些夸张的成分。
王早早说,像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美国排名前35的学校,能够申请的学生素质相对来说应该不错。《华尔街日报》文中提到的一些学校并不是特别出名,出现学生多、水平不高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他们招到的美国学生也不一定都是学习好的。“例如在美国前50到100的学校,他们招到的美国学生也未必很好,只不过语言能力好,听懂课没有问题,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完成作业的情况未必很好,在这一点上,他们不能把这怪到中国学生头上。”她说道。
对于课堂上的表现,王早早表示,这也是视情况而不同。在哥伦比亚大学课堂上,中国学生还是比较活跃的。而报道中所说的一言不发,这可能跟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相关——以一种被动接受为主。中国学生不习惯在课堂上打断老师提出疑问。他们更多的时候会选择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发言,而不是在全班不说话的情况下站出来讲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适应后会变得比较活跃。此外,这还跟所学的课程有关,像统计系是老师“输出”比较多,而教育等文科系课堂会相对活跃一些。
王早早分析说,美国课堂上会用到一些英语俚语和俗语,这和国内书本上学的标准用语有出入。听不懂是一方面,加上英语在国内作为第二外语学习,中国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可能不够。
王早早告诉记者,简单地说中国学生“程度极差”这是不公平的,因为这背后的原因和因素太多,不光是语言、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有很多个人因素,国际留学生还要处理一些租房子、水电之类的事务。而有些国际留学生连生活的基本技能都没有,需要付出适应生活的时间成本。
相关链接:
手机含敏感或色情内容 多名留学生赴美国加拿大遭拒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