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昨日,最新一期的北京市政府公报公布了《关于调整北京市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北京工伤保险费率由最高2%调整为最高1.9%,同时启动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率重新核定工作。
在3月16日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表示,适当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是可以做的,“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随后,人社部表态将研究落实降低社保费率。
记者梳理发现,除北京外,已先后有上海、广东、天津、云南、甘肃、浙江杭州、福建厦门等地区出台相关政策降低社保费率。
上海首下调养老保险费率
在近期调整社保费率的这几个地区中,大部分是对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的调整。如广东将失业保险缴费费率从原来的2%降低至1%。
昨日,记者从北京市社保中心了解到,从本月起至今年6月30日止,北京启动重新核定部分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率的工作,涉及企业10万余家。
此前,根据今年北京市工伤保险费率调整的相关政策,北京工伤保险基准费率由原来的0.5%至2%调整为0.2%至1.9%。
但在我国目前“五险”总费率39.25%中(企业负担28.25%,个人负担11%),养老和医疗保险占最大头。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真正要为企业减轻负担,应考虑下调养老保险费率。
3月21日,上海宣布从今年1月1日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费率均下调1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一个动养老保险“蛋糕”的地方。此外,上海还将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下调0.5个百分点。据测算,费率下调后,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35亿元。
减轻企业压力,上海经验能否被全国各地效仿,养老保险费率是否会普降?
对此,人社部社保所所长金维刚表示,调整养老保险费率,要视情况而定,“广东、浙江等地节余较多,可以先降、多降。一些省份已经在动用历年节余或者需要大量财政补贴,要慎重考虑。”
多地出台困难企业缓缴社保政策
此外,针对一些困难企业,全国多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既包括缓缴社保的,也包括有针对性地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的。
甘肃明确,在2017年底前困难企业在期限不超过一年内可缓缴五项社保费,缓缴的社保费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足额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符合相关条件的困难企业,可再次申请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
重庆市更直接,该市对小微企业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直接降低费率,单位缴费费率由原来的20%直接降至12%。
记者还注意到,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目前已有地方先行。
今年2月,广东省提出,优化社保险种结构,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浙江杭州也发文要求,适时将生育保险并入医疗保险管理范围。
■ 焦点
降费率会否影响支付待遇?
不会影响,未来还将逐步提高社保待遇
下调社保费率会不会引起社保支付待遇水平的降低?对此,金维刚表示,降低社保费率,意在为企业降成本,但不能降参保职工的待遇。
“降费率不能‘摁下葫芦起了瓢’,未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成本的变化,各项社保待遇还将逐步提高。”金维刚说。
记者注意到,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报告中说,各地要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意味着,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今年将迎来12连涨。
在宣布降低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率后,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介绍,目前上海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较好,此次下调社保费率,不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上海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也强调,上海会跟着国家“一起走”,该涨的一点都不会少。
实行困难企业缓缴社保政策的山东省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缓缴期间,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正常享受,不受影响。
如何保证养老金支付安全?
未来或将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
降低社保费率,尤其是下调养老保险费率,会不会给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带来风险?一方面是给企业减负,一方面是保证养老金长期支付安全,两者如何平衡?
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算了一笔总账:“去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000多亿元,我们还有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有动。”
苏海南表示,从养老保险的收支结余、累计结余和社保基金储备的数目看,当期发放没有问题。不过,人社部也表示,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养老保险长期存在着支付压力。
对此,“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也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财政部正在牵头制订“国资划拨社保基金”方案。
金维刚介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会倒逼企业年金的发展,这也将减轻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不过,仍然需要划拨国有资本充实养老保险基金,来减轻改革的负担。苏海南则表示,如果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基金这项工作做得好的话,未来甚至有可能适当降低养老保险的费率,从而既减轻企业负担,又保证基金支付安全。
相关链接:
三亚将于4月起使用社保卡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