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海涛做客《心里》
海口网3月31日消息(记者刘杰 摄影报道)“我要吃蛋糕”“我要买新衣服”“我不要写作业”......面对孩子的种种决定,家长该如何应对?3月31日,由海口市文明办和海口网联合主办的海南省首家网络心理互动平台——《心里》关注是否应当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在专家看来,家长既要放手又要抓紧,属于个人领域的,家长应当让孩子自己决策;属于社会道德领域的,家长则应加以控制和引导。
孩子经历“叛逆期”渴望做决定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表现出对很多事都想要自己做决定的欲望。“孩子想要做决定的时期,在心理学上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孩子3岁开始;第二个阶段是从孩子10岁左右,也就是青春期,一般是在中学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我们称之为‘叛逆期’。”海南省警校心理教官、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海涛说,孩子经历“叛逆期”自我决策的过程,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完善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专制型教养方式”不可取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很多家长要求孩子顺从和听话,因而很多事情孩子并不能自己做决定,而且由于时代发展的原因,家长出于时间和安全的考虑,也倾向于替孩子做决定。“如果父母总是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可能将来会面临很大的生活困难。”吴海涛表示,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没有主见。“孩子长大后迟早要走向社会,要适应社会,还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父母不可能每个决策都替孩子决定。”吴海涛说,与其这样,还不如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做决策,这样孩子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比较顺利。
对孩子既要放手又要抓紧
如今,家长要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比较好的做出决策和选择呢?吴海涛认为,一般孩子做出决定分两种,第一种是个人事物领域,通俗的讲,就是不涉及到对错好坏的个人喜好,比如说孩子爱吃什么东西、爱穿什么衣服、爱和什么朋友玩等,父母可以在这些方面,给孩子一些权利,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才能够满足孩子自主发展的需要。第二种是社会道德领域,就是涉及到公平、公正和他人利益的选择以及社会规范等,比如说孩子在幼儿园玩耍,想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这样的决定就不可取,父母要加以控制和引导,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做的,有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的法律规则。“我认为家长能从这两个方面做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帮助的。”吴海涛说。
相关链接:
《心里》第八期:你真的有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吗?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