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双
从奥运冠军到企业老总,从唱片歌手到真人秀嘉宾,从高尔夫选手到公益达人,“奥运冠军”这个标签已经无法完整概括李小双这个全能型跨界体育明星。4月10日,李小双将作为武汉马拉松特邀选手参加半程项目,届时,他将与各界诸多大咖一同构成元年汉马的豪华明星阵容。
政策春风带来重大机遇 武汉必须要把握好机会
在谈到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时,李小双提到,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体育产业越来越成为社会资本的关注热点,但在这股人潮中,政府应该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群众体育。原因在于,他认为,体育实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在说道目前风靡全国的跑步运动时,他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跑步,就是因为跑步不光是可以锻炼身体、舒缓压力的好方式,同时,它实际上也成为了新型的社交方式,因为通过跑步这个沟通的桥梁,人们的肉体与心灵都得到了必要的满足。
46号文件的发布,正好为满足这种“刚需”提供了政策配套。受益于审批的放权,李小双认为体育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尤其是在商业性和群众性赛事领域,商业化潜力巨大。
他坚信,武汉马拉松的举办是武汉体育产业发展,乃至是武汉城市品牌升级、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机遇。
对武汉马拉松赛事,他给予了巨大的期望,并将之视为武汉营销自己的一个绝佳机会。他提到,武汉一直将把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作为目标,而要做到与国际化接轨,用体育这座桥梁是最容易的,因为体育让人接受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热爱。
一个城市的体育赛事越多,意味着这个城市的经济越好。他希望,武汉马拉松这场体育盛宴能够做大做强,武汉能够通过这个强有力的载体,把武汉的文化、精神传遍世界,让武汉真正走向国际化。
国民体育素养是短板 汉马作为IP提供教育机会
肉体和灵魂都应当在路上。在话题转向了教育方向之后,李小双转变了先前平和的态度,以鲜明的姿态抨击了中国式教育的缺陷问题,特别是在体育素养教育方面的缺失。
他提到,中国式教育目前存在单纯注重智力教育,而忽视了体质培训。虽然在口号上我们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孩子们的灿烂青春依然被耗费在无休止的测验与试卷中。
体育与教育不可分割,体育让人快乐,使人坚强。小双反复强调,体育应当是教育中一个重要部分,因为体育不仅仅意味着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品格意志、团队合作意识、思想品德乃至智力发育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体育是一个更全面的教育内容组成。
武汉马拉松的举办为提升民众体育素养提供了一次重大的机会。李小双很看好路跑项目在武汉的开发与运营,他认为跑步是一项入门门槛较低、群众基础较好、民众参与度较好的运动,通过武汉马拉松这个自有IP的开发,对于培育和做大体育市场,促进民众热爱运动的热情,提升民众体育素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他也希望通过国务院46号文件的春风,通过汉马掀起的热潮,让地方政府更加清晰意识到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刚需”,促使政府提供更多“高标准、低收费”的体育项目或场馆,并真正做到放权于市场,让更多的市民有机会体验到并参与到体育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另外,湖北省内冠军资源的丰富性是他提到的一个优势。小双建议,如果政府能够将省内拥有诸多的奥运冠军等资源整合起来,让这些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加入到体育教育中,既可以解决退役运动员的收入问题,又可以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产品,让民众能够学到真本事,更可以通过这种直观方式,将体育的魅力展示给广大受众,让更多的人热爱体育,真正促进民众的体育素养水平。
小双全力备战半程 期待汉马圆满成功
据悉,李小双在收到武汉马拉松组委会参赛邀请之后,立刻欣然应允,并决定参加其中的半程比赛项目。虽然从他处了解到,前不久,他赴香港对膝盖旧伤进行了手术,但他依然表示将全力应战武汉马拉松。
对于如此坚持的原因,他说了三点:
第一,武汉马拉松应该是武汉历史上举办的规模最大、参与度最广的国际化赛事,能够参与这样的一场体育盛会是一种巨大的荣耀;第二,自己作为一个湖北人,武汉可以算是第二故乡,他有责任、有义务为自己的家乡捧场;第三,他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与体育有着斩不断的羁绊,只要是武汉举办的体育赛事,有机会一定都会参加。
为了备战汉马,现在他每天都在坚持膝盖的康复运动,坚持每天蹲马步,做一些基础性的跑步训练。
在备战方面,他也热心提示汉马的各位跑友,要选择专业的装备,购买适合的衣服,穿上舒适的跑鞋,注重科学的赛前训练方法,避免比赛受伤,注意比赛中的生命安全。
李小双对于元年武汉马拉松的筹备充满了信心,同时也充满了期待,他希望武汉通过4月10日的比赛,让来自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选手,能够武汉人民的热情,将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传播到全世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