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单月上涨30%,生猪价格创5年来历史高点,猴年里的“二师兄”出尽了风头。
农业部畜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轮猪价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将逐步增加,“不会出现暴涨”。
生猪价格跨过历史高点,将何去何从?肉价如何走出周期波动怪圈?
价格突破历史高点
在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江西省高安市,良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范钰明说:“猪价已经突破了20元/公斤,而且还在涨,好几年都没出现过这样的行情了!”
一反常态的还有扭曲的猪价粮价比。山东畜牧协会秘书长曲绪仙说:“现在的猪粮比是9∶1左右,已经远超6∶1的盈亏平衡点。今年的饲料价格比往年低15%—20%。以玉米为例,今年玉米每斤才8毛多,前两年这个价格都在1.2元左右。”
业内分析认为,这一轮猪价上涨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前几年价格持续低迷,一些养殖户减产或退出市场。农业部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约有500万养殖户退出市场;二是各地提高环保门槛,许多养殖户标准不达标;三是今年春节前后,全国出现多场寒潮雨雪天气,对仔猪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市场供应偏紧。
15年5个“猪周期”
“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下跌—大量母猪淘汰—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这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的周期性规律。据养殖户反映,近年来的“猪周期”波动程度更深。
梳理最近15年的猪价变化,大致有5个“猪周期”。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等专家表示,应当理性看待此轮猪价波动。但是,对于散养户过多、调控不科学等加剧“猪周期”波动的因素,必须重视。
养殖专家表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而在国内,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
而且,目前我国供求不对接,容易导致猪价暴涨暴跌。再加上我国肉价调控有一个特点,即高价时介入,扶持生产,肉价大跌时,一些地方又放任,此类调控容易导致肉价波动。
破解“猪周期”关键在产业升级
破解“猪周期”,根子还在促进产业升级。专家表示,在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的同时,今后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要扶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用品牌引领畜牧业发展。
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新认为,前几年养猪利润“高得离谱”,一头猪净赚八九百元,很多养殖户盲目扩大规模,一些社会资本也纷纷涌入养猪行业,造成猪价的“过山车”式波动,而且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在做“大”的同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也需做“强”。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说,我国生猪养殖虽然体量占全球的50%以上,但饲养技术尤其是育种和防疫技术与国际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发改委提醒,猪粮比价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引起养殖户过度补栏,导致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使生猪价格很快进入下跌通道,建议生猪养殖场户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