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俄媒:“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参考消息网3月31日报道俄媒称,自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速开始放缓,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幅从过去的8%-10%,滑落至2015年的6.9%。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内因,中国GDP的绝对值已相当可观,在基数庞大的情况下,实现更高速的增长殊为不易;二是外因,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大幅回落。
据俄罗斯《独立报》3月30日刊登的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中国经济是否面临“硬着陆”?》的文章,文章作者——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经济转入增长指标相对较低的区间运行,这在中国被称为“新常态”,这表明自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曲线正在逐步发生改变。
文章称,正如中国官方所说,现在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因此,“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已无法再像改革开放早期及中期那般高歌猛进,这意味着GDP的增速也不再会突破7%。
2015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8%。众所周知,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普通投资的增长规模决定着中国经济是否能够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263亿美元,仍处于全球前三强之列。但若是换算成人民币,你会发现它占中国经济所获投资的比例极小,仅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4%。而中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则高达1180亿美元。如此一来,有关部分外资因投资环境恶化而撤出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看法缺乏依据。总体来说,投资领域的现状不会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也意识到,过去的经济刺激手段,如工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庞大的出口、大量雇用非熟练工人等,如今已不再有效,理当寻找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5年中国出台了新的刺激手段,如通过提升居民购买力扩大国内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清洁无污染工业等。与此同时,北京也承认,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指标,如煤价、用电量、货运量等,它们的增长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因而正在逐步失去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媒体对中国股市的重要性渲染过度。去年以来,沪深两大股市行情的确出现了大幅振荡。很多专家据此得出结论,即中国股市的忽冷忽热正是经济现状的缩影,加上地方政府的债务,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很快便会迎来“硬着陆”。但他们忘记了,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只相当于GDP的50%多一点,显著低于美日等国的水平,因此,它与国家真实的经济状况,跟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城镇化率、贷款利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关联并不太密切。至于债务,通常会由中央财政向地方拨款,来实施个别项目、填补预算赤字,何况中央还给出了置换3.2万亿元地方政府到期存量债务的额度,极大减轻了偿债压力。
总体来说,可以得出结论,在可预见的将来,至少是在“十三五”期间,中国不会遭遇经济危机。当前的经济风险没有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毕竟中国的GDP增幅较之他国仍是一枝独秀、金融体系稳定、国家债务水平适中、大多数企业和居民都在银行拥有可以充当“安全气囊”的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的确偏高,可能令中国经济面临一定风险,但中国政府及央行长期以来一直借助金融及货币手段,来刺激对经济的投资。这不只确保了GDP、对外贸易和居民收入的高速增长,也在长时期内将通货膨胀率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事实上,对于中国经济乃至整个国家发展而言,以下三大全球性问题才是真正的、不可小觑的长期性风险:人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相关链接:
权威专家谈中国信用评级:不要错估中国经济韧性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