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国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在北京发布。 张尼 摄
12日,在北京发布的一则报告指出,目前,全国有超过99%的法院建成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办案。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打造出的全球最大裁判文书数据库,已公开裁判文书1500万余篇。
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在北京发布了“国家智库报告”《中国法院信息化第三方评估报告》,据悉,这是全国首部关于法院信息化的第三方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指出,信息化技术使审判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审判能力与效率。目前,全国超过99%的法院建成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办案。科技法庭建设、远程视频建设、电子法院建设也成效显著。
此外,近年来各地法院大力加强科技法庭建设,实行庭审活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并以数据形式集中存储、定期备份、长期或按要求时限保存。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法院建成科技法庭近1.8万个。
各级人民法院使用科技法庭,通过多媒体证据展示、质证留痕、庭审笔录等技术手段,强化庭审举证、质证、认证等过程,实现诉讼证据举证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是非曲直辨明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清在法庭、裁判理由形成在法庭,确保庭审不走过场。实时记录的庭审音视频还为案件合议、审委会讨论、上诉审再现庭审实况,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观摩关注案件提供支持和保障。
报告称,目前,远程庭审、远程提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不断深化创新。截至2015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建成10套,地方法院建成2154套远程提讯系统,实现最高人民法院与各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绝大部分基层人民法院以及部分看守所的远程提讯。远程庭审是司法便民的重要创新举措,避免了当事人的奔波之苦,减轻当事人讼累,同时缩短审判周期,提高审判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在裁判文书数据库建设方面,报告指出,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开通“中国裁判文书网”,集中统一发布全国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该裁判文书数据库成为司法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报告发布方介绍,2015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对“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了优化改版,增设了一键智能查询、关联文书查询、个性化服务等功能,开设了少数民族语言文书公开板块。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陆续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向社会公布。
截至2016年2月29日,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公布生效裁判文书1570.7万余篇,每天新增4万余篇,其中包含维吾尔语、蒙古语、藏语、朝鲜语、哈萨克语5种民族语言的裁判文书,总访问量达4.78亿人次,日均访问量达58万人次。裁判文书上网实现了“全国所有法院、所有案件类型全覆盖”,“中国裁判文书网”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网。(完)
相关链接:
第三方评估中国法院信息化:法院与公众实现微距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