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与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学员座谈时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发布工作就是讲故事,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新闻发言人面对媒体,不能简单地念口径、讲套话,更不能打官腔、总是“无可奉告”,而是要更多地用生动的事实、典型的案例、详实的数据说话,把想表达的观点寓于鲜活的故事之中,娓娓道来、可亲可信。(中国文明网)
新闻发言人常常和危机事件的传播相联系,而发言人能否准确、得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公众,关乎事件处理的最终结果。众所周知,我国全面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始于2003年,肆虐的“非典”疫情将整个国家信息安全体系推上议事日程,“使公众知晓,让人民放心”,这是建立全面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初衷,而纵观这13年来的演进,我们既看到了“你懂得”这样的睿智妙语,同时也总目睹“无可奉告”的传播窘境。破解危机传播难题,让发言人制度走向成熟,我们既需要时间的历练,同时也吁求一次观念的革新。
真诚是新闻发言人需要把握的首要素质,成篇的套话官腔只会引发公众反感,甚至使危机事件发酵、恶化。而真诚的沟通能够唤起共鸣,平息舆论风潮。所谓“谣言止于公开,信任来自透明”,危机事件突然袭来,发言人任何态度、言语的失当都有可能使发布工作陷入僵局,真诚是惟一明智的选择。清楚的部分,诚实以告;尚不清楚的部分则说明缘由,会后补充。
真诚能够让传播赢得先机,是迈向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发言人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员,而是政府同公众沟通的桥梁,公众期待的不是一张宣读文件的冷脸,而是一颗能够解决问题的热心。在实际的新闻发布中,发言人真诚的态度至少能够传达三个方面的信息:发言人是乐于同媒体及公众进行沟通的;政府愿意开诚布公,回应公众声音;从深层次上来说,政府能够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抛弃假大空的官本位作风并真诚地直面公众,显得尤为重要。
真诚是为沟通打下前站,而真正沟通的开始是发布怎样的信息。在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发言人面对裹挟着各种情绪与意见的公众,应对公众质疑,仅靠真诚远远不够,还需要以详实的信息作为支撑,准确回应公众关心的问题。新闻发言人需要发布什么样的信息呢?即“生动的事实、典型的案例、详实的数据”,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是公众渴望获得的事件真相。新闻发言人的工作不是炫技,而是使让必要的信息得以共享,传播事件的真相,让媒体理解,让公众知晓、放心。而善于运用这些信息讲好故事,使事实“可亲可信”,是每个新闻发言人的必修课。
当下的传播环境无疑给新闻发言人带来更大挑战,需要新闻发言人迈向更深层次的专业化。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异军突起让发布工作处于一种360度无死角的被审视状态,任何的失语与失态都可能会被放大,引发集体“吐槽”,从而带来更大的公共危机。因而,新闻发言人要深耕自身所负责的领域,增强自身学养,理解传播规律与技巧,为随时可能爆发的公共传播危机做好准备。
以真诚的态度沟通,以详实的信息为支撑,以专业化来要求自己。只有如此,新闻发言人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传播环境,为公众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