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5日电
春日暖风中,15日发布的一季度经济增速等多项数据为中国经济增添暖色。
起跑影响全程,开局关乎后势。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开局季,这份运行平稳、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的“成绩单”,让人们对中国经济有了更多信心、更多期待。
阶段性筑底企稳迹象显现
经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较去年四季度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速换挡,自2010年开始已持续25个季度调整,但整体稳定性和协调性显著增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增速放缓符合增长阶段变化的内在逻辑,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结束前5年的日本、韩国相比,中国经济增速回落过程相对缓和,经济转型已实质性启动。
从生产、需求到市场表现,从实物量到预期性指标,3月主要数据普遍改善:工业增速加快,用电量、全社会货运量提高,消费、投资稳中有升,出口增速由负转正,PPI环比两年多来首次上涨,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
“经济运行呈现出阶段性筑底企稳的迹象。”盛来运说,3月份优于预期的积极变化,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前期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政策不断发力,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了相关投资和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初显,改善了经济供求平衡与市场预期。
稳增长关键是稳投资。去年以来,国家出台措施努力推动形成有效合理投资,截至2月底,11大类重大工程包累计完成投资54609亿元,为一季度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表示,这些投向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投资,既扩大了当期需求,也对未来供给侧结构调整产生深刻影响。他认为,3月份数据反弹背后,也有企业周期性补充库存、国际贸易回暖等短期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不错,但应认识到当前的回升主要来源于政策推动,基础并不牢固,内生性反弹尚未形成,一季度经济“小阳春”能否延续仍待观察。
加快转型中新经济起势蓄能
美国微软、全球最大微处理器IP提供商ARM……在重庆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累计已有71家大数据相关企业落户。
“目前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已储备项目790个,总规模约2万亿元。到2020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分别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重庆市经信委总经济师涂兴说。
见微知著。面对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新经济之火正加速点燃,新动能加速积聚,逐步支撑起中国经济天平的另一端。
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分别增长10%和9.2%;在前几年高增长基础上,网上零售额增长27.8%;每天新增企业主体超1万家,市场活力激荡;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80%以上增速,旅游、健康、养老、教育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方兴未艾……
正是考虑到中国近期推出的稳增长措施及国内稳健的消费需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并指出,总体来看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溢出效应对自身及世界都有益处。
增速换挡的同时,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而积极的变化。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6.9%,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也大幅高于第二产业;从需求结构看,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超过六成;从区域发展看,中西部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均快于东部……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速‘换了一挡’,经济转型‘升了一级’,动能转换‘进了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日前在评价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时说。
努力巩固企稳向好积极变化
中国经济转型是世界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转型,面临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
从国际看,今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修复期,新的增长动能尚未确立,复苏将依然疲弱乏力。
从国内看,中国经济处于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多重挑战交织。盛来运坦承,目前实体经济总体比较困难,一些产能过剩严重的传统行业处在艰难调整期。
专家认为,巩固一季度经济的积极变化,一方面要继续扩大有效需求,积极释放政策红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要寓改革于各种宏观政策之中,用改革的办法矫正价格和市场扭曲,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在更高水平上重构平衡。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说,中国新产业正以非常规的速度迅猛发展,但尚无法对冲传统产业下行压力,因此需要通过适度扩大需求总量,稳住经济运行,为新产业成长争取更多时间和空间。
高盛高华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说,打造中国经济新动能,要依靠各项改革加快落地,关键是政府要为市场发挥作用创造环境和土壤。
盛来运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换挡成功后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现阶段潜在增长率附近波动,呈现L形走势。从短期看,因受外界因素干扰,经济走势有可能是阶段性的U形或W形。从基本面分析,中国经济具有保持较长时间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
他说,下一步,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努力巩固积极变化,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新华社记者王希、安蓓、何宗渝、陈毓珊)
相关链接:
新华社评论员:“开门红”释放中国经济正能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