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里长城今犹在”看家风的“魅”与“力”
清代康熙年间,有位阁老重臣张英,曾经写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家信。讲一个历史故事不难,难的是感同身受地发掘故事背后的幽微婉转。六尺巷是张英的故事,而六尺巷里走出来一位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也是清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就是张英之子,即《大清名相》的主角。(中国纪检监察报,4月15日)
古语有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好家风”犹如一颗“种子”,蕴含在“一茶一饭”的言传身教中,福荫子孙、泽被后世。正是因为有了张英“万里长城今犹在”的好家风,才培养了康雍乾三朝重臣张廷玉,“担当,勤勉,坚忍,廉洁”,是张廷玉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魅”与“力”。这些正面传递的正能量在其心中沉淀、积累,为其以后的人生道路引导了方向,塑造了为天下众生、为江山社稷可“三让”的有担当有情怀的大清名相张廷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犹如文化上的一炉三昧真火不断绵延,沿着这担当与风骨一脉下来,走到今天,撑起了中华民族的时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好家风,造就了我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好家风,造就了我们“心存仁义、乐于助人”的美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好家风,造就了我们“坦坦荡荡、涵养一身正气”的傲骨。可见,好家风对一个人品格的形成是多么的重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使然。重提“家风”,是对文化的的敬畏与传承。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但“家风”一词却潜移默化的发展中传承至今,亘古不变。由此,让笔者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的一段话,“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然而,当今社会有少数领导干部因为“家风不良、亲情错位”,走向了贪腐之路,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从此不得善终。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广大领导干部更要塑造良好的家风,树立清正廉洁的品格与形象。因为只有以清正廉洁为家风,做人做事才能秉持公平公正、才会有政治意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从而真正恪守党纪国法,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心中有党,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正所谓“宦之法,清廉为最”和“以清白留子孙,不宜厚乎”,其阐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好家风,是一种无痕的教导,一种潜在的魅力,千古流芳;好家风,是谆谆不倦的教诲,传承着伟大的精神力量,生生不息;好家风,是对后人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声的榜样,代代相传。历史从来不是虚无,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领导干部的好家风比纪律规矩更有影响力,潜移默化的传承着好家风的气息,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蕴含在“一字一句”中,经历光阴的洗礼,滋润、散发着“魅”与“力”,造福后代。(王继川)
相关链接: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治国理政新实践)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