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关注网络语言低俗化:扫除“语言垃圾”得有铁扫帚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4-28 07:27

插画:李瑞宁

  网言网语粗俗不堪 攻击谩骂不绝于耳

  扫除“语言垃圾”得有铁扫帚(关注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

  本报记者 张 音 于 洋 吴 姗

  对话嘉宾:

  彭兴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副司长

  陈晓冉: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

  周晓鹏:新浪网总编辑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王君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如今,网络上的一些“常用词”,人们似乎已见惯不怪,比如“尼玛”“滚粗”等等。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常用词”,甚至还明目张胆登上了标题:《马年将到“草泥马”给您拜年了》《让明星情侣“撕逼”飞一会》……某种程度上,不断蔓延的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挑战着公序良俗的底线,成为网络的一种不良标签。

  近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2015网络语象报告》,指出,网络语言低俗化的现象相当突出,已经由网络虚拟空间向现实生活渗透,向学校、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的重点领域延伸。网络语言低俗化这股风气,绝非无伤大雅而可听之任之,应当及时予以纠正规范。

  网言网语为何“低俗不休”?网络语言低俗化有无界定标准?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邀请专家学者、业内人士、政府官员进行了对话。

  四种途径生产“语言垃圾”

  记者:网络语言低俗化的成因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蔓延之势?

  陈晓冉:网络低俗语言产生有四种途径。一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并被广泛传播;二是词语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网络语言低俗化的使用现象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二是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三是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

  周晓鹏:网络的公共化表达特性,使得各种实名或匿名的意见表达获得了一片天地,同时给网络暴戾留下了空间。往往现实表达的成本越高,网络表达的热度就越高,与之相应,网络暴戾的程度也就越高。这种网络暴戾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语言低俗化。久而久之,语言低俗化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对网络空间的风气产生严重毁伤。

  记者:如何界定网络低俗语言?是否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张颐武:我们可以从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大众普遍感受、违背社会道德标准、违背人类交流规范,以及造谣污蔑触犯道德底线甚至造成刑事伤害等方面,确定标准,进行判定。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尺度,也有主观的感受。

  王君超:目前,我国还缺乏界定网络低俗语言的原则标准和具体规范,有关工作相对滞后。2014年出台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加强网络传媒用语用字监管,做好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管理。”但关于“低俗”的具体厘定标准仍莫衷一是,甚至在是否需要规范网络用语的认识上也是言人人殊。

  陈晓冉:网络语言的低俗界定,目前还是一种文化判断。我们注意到,网络低俗语言不断新生,也不断淡出,有的还伴有语意的变化。这些都是网络语言低俗化现象表露的一些特点,也是制定相应标准和措施时必须考虑的现实状况。

  定期对网络语言“大扫除”

  记者:如何规范网络语言文字的使用?

  王君超:判断网络语言是否规范,是否有低俗化表达,有必要明确这样几个基本标准:必要性——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对社会发展起正面作用;明确性——表情达意是否明确无误,不会误导与引起歧义;普遍性——是否易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大众接受。

  周晓鹏:从国家层面讲,要从规范语言文字使用的角度,认真研究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和对现实语言的影响,高度关注网络语言的发展,定期对网络语言来一次“大扫除”,把生动形象、词义明确的网络词汇,比如流行甚广的“给力”“点赞”等收录到词典、教科书中。对那些低俗粗鄙的网络语言,不得列入汉语词汇表,不准在公文、教科书、报刊、广播电视、主流网站等语言载体中使用。

  彭兴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联合启动确立标准规范的工作,形成合力、确保实效。要加快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等四大重点领域尤其是网络媒体正确、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出明确要求、推出可行机制。

  记者:规范网络语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君超:网络语言的规范与管理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难度在于,一方面网络语言属于媒体语言的一部分,需要遵守汉语言的相关规范;另一方面网络语言有其特殊性,特别是“自媒体”语言的传播范围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管理规范方面,对网络语言与传统媒体用语也要区别对待,既需要符合总体语言规范的框架,又要对网络语言有一定的宽容度。当然,如果确认一些网络用语是低俗的“语言垃圾”,应当禁止大众传播媒体使用。

  设立禁用词“黑名单”

  记者:规范网络语言,如何提升针对性、有效性?

  陈晓冉: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都需要形成合力,需要从强化规范、加强监管、行业自律、社会舆论引导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在机制上,相关行业平台应加强自律、严格把关,比如可以设置禁用词汇列表,建立“黑名单”,避免网络低俗词语再传播。

  周晓鹏:应当实时跟踪研究网络语言,特别注意引导规范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学生的判别力、自制力又相对较弱。如果不加约束,盲目学习运用网络语言,势必影响学生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要加大规范力度,做出明确规定。

  彭兴颀:未来五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还将建设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新媒体、公共服务领域和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监测体系,发布包括互联网语言使用报告在内的系列监测报告,进行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引导广大网民创造、使用和传播生动有趣、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摒弃庸俗、媚俗、粗俗的网络语言,共同建设和维护健康和谐绿色的网络语言生态。

 

 

相关链接:

网络语言别拿低俗“任性”
2014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网络语言粗鄙化需治理
广东规定高考切勿使用繁体字和网络语言答卷
网络语言“入侵”作文试卷 老师回应“简直像猜谜”

 

相关链接:
2014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网络语言粗鄙化需治理
网络语言别拿低俗“任性”
网络语言“入侵”作文试卷 老师回应“简直像猜谜”
广东规定高考切勿使用繁体字和网络语言答卷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吉翔] [编辑:王善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