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金塔很神奇,转塔2500圈的加持量相当于在阿里神山冈仁波齐转13圈。现在帕拉金塔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朝拜的信徒不仅有周边地市的,四川、青海的信徒也会长途跋涉来这里,人数最多时可以达到三万多人。据说,这样的塔全世界只有7座,其中保存最好的就是帕拉金塔。帕拉金塔的神奇还在于它里面供奉着一尊天然水晶塔,据说是自天而降,而非经过人工雕琢。”
4月27日下午,当青稞君随新媒体走基层采风团一行风尘仆仆的来到比如县良曲乡现属于贡萨寺的帕拉金塔前,一位驻寺女干部就滔滔不绝的为青稞君一行讲起了此塔的神奇和美妙。她的认真负责及对佛塔历史和宗教知识的了如指掌,不禁让青稞君肃然起敬。
在稍后的采访中,得知这位言语间总是透出豪爽干练的年轻女干部就是贡萨寺宗教事务科科长曲珍。“我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打理材料,由于是本地人,也充当僧人和干部之间的翻译。作为驻寺女干部,我和另外两位女同事被固定下来,算是第一批。”迎着小伙伴们好奇的目光,曲珍接着说起了自己的工作“,‘结对帮扶’也是我们驻寺干部必不可少的工作。像我结对负责四个僧人,平时教他们汉语,宣传法制知识,讲解时事政策。在生活上只要他们遇到困难,我也是尽力尽责地为他们提供帮助。放假了,要亲自送他们回家,他们在家有什么事可以随时找自己。因为有些僧人住得远,就不得不在当地歇一晚上,确实比较辛苦的。但是,这种周到细致也换来了僧人的信任,大家成了可以交心的好朋友。”听着曲珍信心满满地介绍,青稞君一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钦佩之意不禁涌上心头。
别看曲珍很年轻,基层经验却很丰富。曲珍说:“我是比如本地人,2009年从西藏民族学院毕业,先报考村官,在达塘乡工作了6年。刚参加工作时自己什么都不懂,遇到纠纷时,一时慌的手足无措,常常会独自躲进一间小屋子。但老百姓都很朴实,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逐渐得到他们的认可,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我和村里一家老人相处得很好,后来他的孙子小果格上学就住在我家,现在都参加工作了,日子真是过的好快呀!”说到这里,曲珍颇些动容,想起自己家里三岁不到的孩子,自己心中难免酸楚,孩子现在不会叫自己妈妈,因为在孩子生活里妈妈的角色基本上是缺失的,“孩子叫我曲珍,因为他听到别人是这么叫我的。我有时打电话回家,他不愿意接。”说起家人,曲珍的眼神里有了难掩的黯然,“我和老公结婚四年多了一直分居,那时我们都在不同的乡上工作。现在,我们俩又是不同寺的驻寺干部。我和他很多时候是在县里开会时相遇,前面一个人怎么那么眼熟,走近了,原来是老公,赶紧挥挥手。散会后,我们才能一起吃个饭,又分别了。”青稞君的镜片瞬间模糊。
在曲珍驻寺的同事里还有两位女同胞,次央就是其中的一位。次央是拉萨人,她的爷爷(其实是外祖父,只是她们习惯这样称呼)是十八军的一员。她参加工作比曲珍略早,经历同样的丰富。刚开始工作,她被分配到了比如县白嘎乡政府。那时初来乍到,远离亲人,语言不通,她哭了整整三天。但是同事都很照顾,工作也渐渐顺手了,慢慢就有了成就感。“现在我在比如已经工作了十年,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了。”听着这些动人曲折的经历,青稞君仿佛是看到了一片格桑梅朵正凌风盛开在藏北草原上,似乎也渐渐明白了她们的豪爽干练是怎么练出来的。
俗话说的好:铁汉柔情。更何况是这些“女汉子”呢!确实,她们的内心也隐藏着不易为外人言说的酸楚与柔软。“这里毕竟偏远嘛,不像你们在拉萨大城市,下班了可以逛商场买漂亮的衣服,可以吃好多好吃的,冰激凌、川菜呀,火锅......,我们寺庙旁边只有几个小吃店,还不太卫生。我最幸福的就是前不久到县城开会三天,我连吃了三天的串串香。”曲珍边说边享受的神情让我们感动。一旁的次央看着窗外䃼充道,“在这里的业余活动除了打打蓝球,就只有呼呼的风声和滔滔的怒江水声陪着我们。”铿锵玫瑰,无惧风雨。青稞君的脑洞里闪出八个字。
也许,许多人以为雪域高原上只有藏族以外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才有与父母、与孩子以及夫与妻天各一方的情景,其实都是一样的。有心的“青稞粉”一定还记得仲俄寺那个“不称职的父亲”索朗多吉——可他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以他乡为故乡、尽职尽责的驻寺干部!无论如何,这些都不是退缩的理由,不管是高原男儿索朗多吉们,还是眼前的曲珍、次央们,都是一如既往的乐观、团结,也非常能吃苦、忍耐,更是在默默的奉献着,这不都是在生动的诠释着“老西藏精神”吗?在告别豪爽干练的曲珍和沉静乐观的次央时,青稞君脑海中不住的涌动着一句戏词:“谁说女子不如男!”
相关链接:
西藏这个小小的村庄里,竟藏着这么多秘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