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毕业生有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加上中职毕业生,仅这两项新增就业人数达1200多万。”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5月9日《新京报》)
765万人,半数找到了工作,意味着还有382.5万没有找到工作。就业难几乎是每年的热门话题。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70万人,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将再次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年。就业问题不仅是一道社会难题,也是政府面临的一道善治考题。政府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人事、户籍、社会保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合理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这些都亟需提升到重要工作日程。
就业难固然需要政府保障,但更重要的是学会转变心态。最难就业年已成事实,眼下关键是大学生如何拥有一份“最佳就业心”,克服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的消极心态,树立信心,敢下决心,从而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努力找到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点。
我们看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学生似乎有点手足无措。“工作不好找,回家找父母”的“啃老族”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急嫁族”,成为了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境,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纾解,必将在就业路上走不少弯道,严重的会影响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甚至会埋没自己的潜能,这无形中给就业带来更大的困难。
就业难,其实很多时候难在心态。一些学生临近毕业,才开始思考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看到身边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他们又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特别是部分学生在择业上持有的“一步登天”“功利倾向”“好高骛远”等心态,如果得不到有效纠正,必会在就业上走弯路、碰钉子。“最佳就业年”亟需一颗平常心,可以从零做起,这往往是毕业生最难做到的。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过渡,放平心态就业,一切难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在就业问题上,为何有人折戟沉沙、铩羽而归,而有人却独步一方、风光无限,关键在于就业心态是否摆正。以一颗平常心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以积累经验为主要目的,往往就能给就业带来意外的收获。
因此,直面“最难就业年”,具备一份“最佳就业心”显得格外重要。不能说因为自己在入行门槛低的职业里面就业,从心里先矮别人三分,自卑心理万万要不得。谦虚谨慎一点,不是自卑,如果大学生这样认为自己的职业矮人三分,自己等于未战先输了。可见,摒弃“精英心态”,调整好自身的就业心态,清楚认识自己,看清自我实力,多一些脚踏实地,这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明智务实之选。
前些日子,李克强总理考察人社部时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而增加就业岗位是保障民生的根本。大学生和中专生的就业是“经线”,农民工的就业是“纬线”,只有织牢“经纬线”,整体就业形势才稳,经济才稳,社会才会稳。这既是一种重视,更是一种鞭策。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最难就业年”固然让人压力重重,但“最佳就业心”无疑会让你的就业之路更宽阔。转变择业观念,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一次的落聘只是失去一次就业的机会,并不等于就业无望。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平坦的,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总能在就业之路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