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合肥不断开创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多个第一,大有势不可挡之势。近日,记者走进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探访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现状。
巨一电机:连续3年荣列高端纯电驱动轿车配套率国内第一
电驱动系统就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正是这个系统将电池的能量转化为汽车的动能。合肥的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就是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和汽车及其关键组成部件制造成套装备解决方案专家。
巨一总经理王体伟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拥有完善的电驱动系统开发和验证平台,已经开发形成了成熟的20KW至90KW乘用车电驱动系统平台和100KW至200KW的商用车电驱动系统平台,产品应用于纯电动商用车等领域,公司连续3年在国内高端纯电驱动轿车配套率处于国内第一位,并且巨一电驱动系统可提供10年20万公里质保。
从2009年开始,巨一利用产学研优势,开始自主研发高密度、高功率电驱系统。2010年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已迅速发展成为电驱行业的主力军。王体伟透露,巨一与江淮汽车、合肥工业大学成立了研究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利用技术与人才优势,逐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能源这块去年之前只占了公司业务的1/3,今年已经过半,未来将是我们的主要业务。”
据悉,在合肥,类似巨一这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已经有70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国轩电池:寿命越来越长体积越来越小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其费用约占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记者近日在合肥新站区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区看到,每块新能源汽车电池上都带有二维码,通过专门的系统,可以查到电池的材料、批号、生产日期、容量、充放电时间等基本信息。
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介绍,国轩高科掌握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核心的电池制造关键技术,隔膜、电解液等其他辅助材料选择和国际一流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对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提升,实现了电池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等指标。
“目前国轩电池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20%左右。国轩电池的续航里程从最开始的100公里,到现在能跑到250~300公里,未来甚至可以达到400公里。在国轩高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不仅能量密度是传统电池的3倍以上,相比铅酸电池两年的寿命,锂离子电池寿命能达到6~8年。未来五年,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还会进一步提升,电池的体积也将逐渐缩小。”方建华说。
2016年一季度,国轩高科可谓格外“吃香”,先是与中通客车签署10亿元电池采购合同,又与南京金龙签署逾10亿元采购合同,总金额达到2015年上半年营收的2.35倍。紧接着国轩高科又与航天万源签战略合作协议,动力电池“国家队”也向国轩高科抛出了“橄榄枝”。
合肥政策:购车补贴持续给力充电桩今后不用愁
据了解,2015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值达156.7亿元,同比增长38%。截至今年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2.9万辆,在市内推广1.3万多辆,占传统汽车保有量达1%。合肥市运行的新能源汽车运行总里程超过4亿公里,初步测算,节约燃油6000万升,减排二氧化碳等13万吨。
合肥市科技局区域与创新处处长戴兵介绍,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推广试点城市,合肥一直以来都给予新能源汽车“给力的补贴政策”。2014年,合肥市出台《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与原政策相比,此次出台的《意见》加大了财政补助力度、扩宽了补助范围。特别在市民买车方面,对续驶里程超过150公里的电动乘用车,将按照国家标准给予1:1地方配套补助,并从1:1地方配套市财政补助中拨出1万元/辆用于自用充电设施的安装和充电费用;对个人新购电动乘用车首次交强险给予全额财政补贴并免收牌照费;对个人提前报废“黄标汽车”换购电动汽车的,在享受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基础上,再补贴3000元/辆。
此外《意见》还规定了,对组织企业员工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法人及拥有新能源汽车超过10辆的居民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将给予2000元/辆的专项资金补助用于充电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充电解决后顾之忧。
买车的问题解决了,充电的问题也不用发愁。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合肥市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今年年初,《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的修改版则对充电桩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合肥新建小区充电桩建设总数已经达到了3030个,社会公共停车场建桩总数为2600个。
戴兵介绍,根据合肥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将推广新能源汽车10万辆,建成公共快充桩6000个以上、慢充桩8万个以上,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建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基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